打鼓槌锣竞上竿,几人平地足心酸。
七峰有个安身法,袖手无言冷处看。
看即易,上即难。
搭索上横身,刹竿上斗走。
蓦忽转身,打个筋斗。
佛祖当场,各出标手。
微笑因拈华,一时成漏逗。
洞山麻三斤,云门乾屎橛。
德山入门棒,临济入门喝,阳焰何曾止得渴。
衲僧别有条章,今日对众分雪。
珠称夜光,剑号巨阙。
【赏析】
《偈颂九十三首》是宋代著名禅师慧能的诗作,其中“禅机”和“机锋”是其核心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禅宗修行中的打鼓槌锣、上竿、袖手观看等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关于禅悟与机锋的观点。
第一句“打鼓槌锣竞上竿,几人平地足心酸。”描述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情境,即人们争相登上高台或竿子上,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然而,当人们达到目的后,却发现内心空虚如空,这就如同平地上的人们在敲打乐器时感到脚心的酸痛一样,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二句“七峰有个安身法,袖手无言冷处看。”则进一步表达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境界:通过静坐冥想,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们无需言语,只需静静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就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这种境界如同站在山巅之上,俯瞰整个山谷,心中没有杂念,只有宁静与平和。
第三句“看即易,上即难。”则指出了禅宗修行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来领悟佛法,但这相对容易。然而,真正的修行在于能够登顶入云,达到更高的层次。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与挑战,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第四句“搭索上横身,刹竿上斗走。”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两种不同的动作。一种是搭索上横身,这是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人能够放下所有的负担,身心都得到放松。另一种则是在刹竿上斗走,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让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动力。
第五句“蓦忽转身,打个筋斗。”则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突发情况。突然之间,一个人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如转身、打筋斗等,这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机会。通过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修行中的随机应变之道。
第六句“佛祖当场,各出标手。微笑因拈华,一时成漏逗。”则进一步揭示了禅宗修行中的智慧与机锋。当佛祖出现在现场时,他会通过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智慧和神通。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
第七句“洞山麻三斤,云门乾屎橛。德山入门棒,临济入门喝,阳焰何曾止得渴。”则是对禅宗修行中的各种流派和特点进行了总结。洞山宗主张“麻三斤”,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云门宗主张“乾屎橛”,提倡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德山宗主张“入门棒”,强调直接面对问题;临济宗主张“入门喝”,强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流派各有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第八句“衲僧别有条章,今日对众分雪。”则指出了禅宗修行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修行的方式和方法。因此,作为僧侣,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修行方式,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无私地分享给大众,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
第九句“珠称夜光,剑号巨阙。”则是对禅宗修行中的珍宝与宝剑的象征意义的进一步阐述。夜光珠象征着智慧与光明,而巨阙剑则代表着力量与勇气。在禅宗修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修行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禅宗修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禅宗修行中的种种奥秘和奥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