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多异草,圣地绝凡踪。
秋风动鳞甲,生蛇化活龙。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唱词,用来念诵佛经。九十三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九十三品。其十六:即第六十品。偈颂诗中以“偈”为首字,后用“颂”作韵文,故称“偈颂”。
【赏析】这首偈颂赞美圣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仙树、圣地、秋风、生蛇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仙居多异草,圣地绝凡踪。
秋风动鳞甲,生蛇化活龙。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唱词,用来念诵佛经。九十三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九十三品。其十六:即第六十品。偈颂诗中以“偈”为首字,后用“颂”作韵文,故称“偈颂”。
【赏析】这首偈颂赞美圣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仙树、圣地、秋风、生蛇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注释】 1. 布袋赞:以布袋为题材的诗歌。 2. 眼冷千江月:眼中映着千里之远的江水,月光如冰,寒气逼人。 3. 眉横万叠山:眉毛如同万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样,横亘在面庞之上。 4. 杖头挑布袋:手持拐杖,头上挑着布袋,形容行者背负重担而行,生活艰辛。 5. 信脚到人间:随意踏步,不拘小节,行走于世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背负重物、步履匆匆的行者形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
三教图赞 六耳不同谋,相看已漏泄。 都来只三人,证龟却成鳖。 者也之乎,无为寂灭。 养家一般,道路各别。 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 注释: - "六耳不同谋":意指虽然有六个人,但各自有不同的心思和计划。 - "相看已漏泄":形容彼此之间的观察和了解让对方感到泄露了秘密。 - "都来只三人":指的是这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或组织。 - "证龟却成鳖":比喻原本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注释: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流水观音赞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观者看到观音菩萨像的底座是一片寒泉,水流湍急。观音菩萨像位于一个陡峭的悬崖之上,脚下的石头非常滑,仿佛是长满了苔藓。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音菩萨像抬起头只是随着流水漂动,大士的眼睛又怎么会张开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观音菩萨像静默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
【注释】 岩头禅师:唐天台宗僧人。甘贽:姓甘名贽,字国珍,号岩头,浙江人。居士:指在家居士,即俗人。安居:古时僧尼在寺院内居住,称为“安居”。俗舍:世俗的居所,这里指寺院。太无稽:没有根据。黑白分明:比喻是非清楚。类不齐:比喻不相容。谩(màn)向:公然。露针线:喻公开炫耀自己。赚他女子与夫妻:意思是说,岩头禅师公开炫耀自己的学问,欺骗了世人,让世间的女子和男子都成为了他的“夫妻”
【注释】 ①庞居士:指诗人自己。庞:古地名,这里泛指家。居士:佛教对在家信徒的称谓。 ②得便宜:得到好处。落便宜:占便宜。 ③倾尽家珍:把家里所有的珍贵物品都卖了。 ④卖笊篱:卖做捞鱼用的竹制长柄器具。 ⑤聚头:聚集在一起。无结果:没结果。 ⑥翁子:老翁之子。大无知:非常愚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卖笊篱的故事来讥讽俗人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一句,中间用逗号隔开。 前两句“得便宜是落便宜
【注释】 ①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三十一首:共三十二首,这里指诗的次序编号。 ②二十八:此诗是第二十八篇,即第二十八首。 ③桃花开了杏花开:桃、杏树的花期不同,桃花在春末开,杏花在夏初开,所以此处说“桃花开了杏花开”,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百花凋谢,只剩下了桃、杏花还在盛开。 ④陈陈香风扑鼻来:陈陈:形容香气浓烈。香风: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形容香气浓郁,直冲鼻子。 ⑤零落尽随流水去
【注释】 1.四偈:佛教禅宗中用以说明道理或禅机、禅理的短文,每偈四句。此指诗僧惠洪作的《四声本草》。 2.乞儿:乞丐。 3.倾囊:把全部财物都拿出来。 4.寥寥:空旷的样子。 5.堪笑:可笑,不值得一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全篇以“生死到来”为题,抒发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纷繁的认识。 首句“生死到来何抵当”
注释: 1. 颂古四首:作者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一组名为《颂古四首》的诗歌,共四句。其中第二句“步步相随蹑去踪”被收录于此。 2. 庵:古代建筑的一种,一般为寺庙、道观等,供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3. 来往路相通:指庵周围的道路相互连接,行人可以自由往来。 4. 相随:相互跟随,互相陪伴。 5. 蹑(niè)去踪:蹑,蹑足而行,意为轻手轻脚地行走。去踪,离开原地的痕迹。形容走路时小心翼翼
颂古四首 其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前两句写钟声,后两句写僧人。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郁多罗”是梵文音译,指佛经,这里指佛典。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意思是:钟声响起时,佛经被风吹拂,随风飘散。信手拈来不在多,意谓佛经虽然很多,但是随便一抓就可以得到。 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 “明上座”指高僧。“狼忙驰逐太奔波”意为
注释:祖图赞,指唐代诗人杜甫。点污人间闲纸墨,祇因五叶一花开,指唐朝的诗风在盛唐时期达到巅峰。看他次第传芳去,总是邯郸学步来,比喻后人学习前人而没有创新,如同邯郸学步,反而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和风格。 译文:祖图赞,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风在当时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犹如繁花盛开,为人间带来了无尽的色彩。然而,后世之人却纷纷模仿他,却失去了自我,如同邯郸学步一般,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格。 赏析
【赏析】 《偈颂九十三首》是宋代著名禅师慧能的诗作,其中“禅机”和“机锋”是其核心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禅宗修行中的打鼓槌锣、上竿、袖手观看等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关于禅悟与机锋的观点。 第一句“打鼓槌锣竞上竿,几人平地足心酸。”描述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情境,即人们争相登上高台或竿子上,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然而,当人们达到目的后,却发现内心空虚如空
注释: 世尊拈花,迦叶破颜。 世尊即释迦牟尼佛,拈花是佛祖的拈花微笑。迦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破颜指破颜一笑,形容笑得非常高兴。 只因学步,失却邯郸。 邯郸,古地名,这里比喻人生。学习走路时,因为模仿别人的动作而失去了自我,就像邯郸人失去原地一样。 斫却庭前树,放出云外山。 砍掉庭院前的树木,让它们飞出云层之外,比喻摒弃尘世的纷扰,追求高远的境界。 行人才眨眼,身在画图间。 行者,行人
赵州南, 在河北赵县南部。 石桥北, 指赵州的石桥北岸。 观音院, 位于该处,供奉观音菩萨。 弥勒, 即阿弥陀佛,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后成为西方净土宗的始祖。 祖师, 指赵州从谂禅师。 遗下一只履, 意谓祖师留下了一只鞋子。 至今, 指现在。 觅不得, 找不到。 赵州老子, 指赵州从谂禅师。 信手栽荆棘, 意谓赵州从谂禅师随意种下了荆棘。 当门种蒺藜,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押平声韵。 安居九十日,闲中滋味长。 “安居”指的是诗人在官舍安居,“安居”即安于官舍的生活。 “九”指多,“九十日”指很长的时间,这里强调时间的漫长;“闲”指闲暇、空闲的时间,这里强调时间是在闲暇之余。 “闲中滋味长”意思是:在闲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幸好一盘饭,何用糁椒姜。 “幸好”指庆幸,“可惜”的意思,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庆幸之情
诗句解释: 1. 分冬时节,一物不违:冬日时节,一切事物都按照自然规律运行,没有任何违背。 2. 大家出手,各各提持:大家都在行动,每个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3. 白糍片片打硬,山果大小随宜:糯米糍粑一片片的,又硬又结实;山果有大有小,随心所欲。 4. 衲僧家,牙如剑树,口似龙池:和尚们像剑树一样锋利,又像龙池一样深邃。 5. 入齿下咬著,吞吐唾雾霏霏:嘴里的东西进入牙齿,发出细微的声音。
【注释】: 强言一物扬家丑,引得傍观入座来。 笑里和盘轻掇转,七峰岌嶪舞三台。 译文: 强词夺理地宣扬一点小事情,引起旁人的议论纷纷。 笑着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就像在七峰之间舞动三台一样。 赏析: 此诗为《偈颂九十三首》之第十九首。全诗以“和盘托出”比喻“扬家丑”,通过巧妙的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不满与愤懑之情。前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