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诸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
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
野干鸣,师子吼。
八两半斤,十升一斗。
不从他觅,须还自有。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三世诸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
-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三世诸佛”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佛陀,他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无法被普通人所感知或理解。而”颠狂普化翻筋斗”则形容了这些佛陀在教化众生时的豁达和自在,如同翻筋斗一样灵活多变,不受拘束。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 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
- 这两句描述了自然界中动物的感知和行为。”狸奴”可能是指狸猫或者狐狸等小动物,它们虽然看似无知无觉,但实际上能够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变化,如”寒拾相逢开笑口”描绘的是狸猫或狐狸在寒冷的环境中寻找食物时,偶然相遇并露出笑容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自然界动物的智慧和情感,以及它们与人类世界的微妙联系。
- 野干鸣,师子吼。
- “野干”可能是指田野中的昆虫,它们发出的声音虽然微小但充满了生机。”师子吼”则形容了狮子等大型动物的雄壮声音,给人以震撼和力量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不同物种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声音之美。
- 八两半斤,十升一斗。
- 这两句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八两半斤”意味着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但又因为细节上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十升一斗”则表示两者在容量或体积上的差异不大,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事物之间微妙差异的关注和思考。
- 不从他觅,须还自有。
- 这两句强调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不从他觅”意味着不要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须还自有”则表明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功。这两句诗鼓励人们要勇于探索和创造,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外力。
-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犬不择家贫”意味着狗并不嫌弃主人的贫穷,而是忠诚地陪伴在旁;”子不嫌母丑”则表示子女不会嫌弃母亲的外貌缺陷,而是深爱她并接受她的一切。这两句诗传递了家庭亲情中的理解和接纳,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以及富有哲理的比喻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现象的思考,更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