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当八月旦,衲僧眼亲手辨。
放出金刚箭,射落天边雁。
蒸不熟,煮不烂。
捏不聚,拨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赞叹。
休赞叹,换却天下眼睛,只消一个木槵。
【注释】
今朝当八月旦,衲僧眼亲手辨。
放出金刚箭,射落天边雁。
蒸不熟,煮不烂。
捏不聚,拨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赞叹。
休赞叹,换却天下眼睛,只消一个木槵。
【译文】
今日正当八月初一,和尚你亲自用双眼分辨真伪。
射出金刚般锐利的箭,将天际飞翔的大雁射落。
煮熟了不会烂,烹煮了不会糊,
捏不紧它也不会散开,推不开也分不走。
了解空性却不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
惹得空中众生赞叹不已。
不要再进行赞叹了,
只需要一个“木槵”即可,就能彻底看清世间万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讲述了禅师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出禅宗的哲学思想。
开头“今朝当八月旦,衲僧眼亲手辨”,诗人以八月为背景,描绘出僧人在清晨时分,利用自己的双眼去分辨世间的真假。这里的“衲僧”指的是僧人,而“手辨”则是指用自己的双手去分辨、去识别。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禅宗对于直观、直接观察世界的倾向。
接下来“放出金刚箭,射落天边雁”。这里,诗人以“金刚箭”比喻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他将天空中的大雁比作世俗的诱惑,用“射落”来形容自己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摆脱外在的纷扰。这个比喻强调了禅宗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直视本质的追求。
“蒸不熟,煮不烂。捏不聚,拨不散。”这四句话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宗对于事物的认识应该像蒸煮食物一样简单明了,不应该过于复杂化。同时,它也表达了禅宗对于事物的本质的理解应该像捏泥巴一样自然、无拘无束,不应该被外界的力量所束缚。这个比喻体现了禅宗对于事物本质的直观理解,以及对于束缚的批判。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赞叹”这一句则表达了禅宗对于空性的理解和追求。虽然禅宗主张“一切皆空”,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否定事物的存在价值。相反,禅宗认为应该深入理解空性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个观点既体现了禅宗对空性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禅宗对事物本质的探求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方法,同时也传达了禅宗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