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僧问答新罗,飞骑将军意气多。
夺贼鎗来骑贼马,不劳馀刃罢干戈。
【注释】
- 偈:梵语的译音,佛教的一种文体,是佛教徒用来念诵佛经和颂扬佛理的文句。偈颂就是用偈来写的颂歌。
- 新罗:指新罗国的和尚。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南部。
- 飞骑将军:即高句丽的名将。高句丽国,今朝鲜平壤附近,汉时称为高句丽,后改称高丽,唐末为新罗所灭。
- 意气:气概;精神。
- 夺贼鎗(qiāng):夺得了敌人的弓箭等武器。
-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
- 赏析:这首诗是说,新罗国的僧人与高句丽的将军进行对话。新罗僧人以巧妙的语言,让高句丽的将军自取其弓矢,表示愿意停战,不再使用兵器。
【译文】
你问新罗的和尚,他怎么能够战胜高句丽的将军?他说,他的武艺高强,箭法精湛,而且有智谋,能够使敌人自相残杀,因此能够战胜高句丽将军。新罗僧说:“我之所以能够战胜高句丽将军,是因为我有飞马将军的气概,而高句丽将军却只有骑马打仗的本领。”高句丽将军说:“那么,请你夺走我的弓箭吧,我要骑着你的马去攻打高句丽。”新罗僧说:“不用了,我已经把高句丽的弓箭全部夺走了。”高句丽将军说:“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干戈了呢?”新罗僧说:“不,我们仍然要用干戈。因为高句丽的将军虽然失去了弓箭,但他还有勇武和谋略,我们还是不能轻易取胜。”高句丽将军听了新罗僧的话,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进攻,表示愿意停战,不再使用干戈。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一场战争。新罗国的和尚用巧妙的语言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高句丽的将军,使他放弃了进攻,表示愿意停战,不再使用干戈。这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强调的和平、宽容和互相尊重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新罗国的和尚具有很高的智慧和谋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