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上元节,天上野云收。
豁开广寒殿,清光射斗牛。
姮娥与灯正,耿耿相应酬。
一点难瞒处,灯毬挂树头。
笼中看走马,林下恣闲游。
吹灭旧纸撚,泼翻投子油。
暗中有路明如日,露柱相逢笑不休。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注释】

山中上元节:山上的元夕。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天上野云收:指天空中浮云消散,指月亮升起在天空。

豁开广寒殿:推开广寒宫的门。

清光射斗牛:月光射到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

姮娥与灯正:嫦娥正在月宫中。

一点难瞒处:有一点是难以隐藏的。

灯毬挂树头:挂在树上的灯笼。

笼中看走马:关在笼子里的马儿。

林下恣闲游:在林子里尽情地游玩。

吹灭旧纸撚:把旧纸张捻成团吹灭。

投子油:一种照明用的油。

暗中有路明如日,露柱相逢笑不休:暗处有一条明亮的道路,像太阳一样明亮,露柱相撞,笑声不止。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既然可以照得明亮,何必要弯弯的像钩子呢?

【赏析】

这首偈颂写中秋赏月的情景。

首联“山中上元节,天上野云收。”是说在山上过了元宵节,天上的浮云已经散尽。“山中”点出地点,说明是在一个幽静的地方赏月。“上元”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天上”指天上的明月。“野云收”指月亮升上来了。这里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山清水秀,月朗星稀,正是赏心悦目的时刻。

颔联“豁开广寒殿,清光射斗牛。”是说推开广寒宫的门,皎洁的月光直射到天顶,照亮了银河、斗宿。这一句描写了一轮圆月高悬于夜空的壮观景象,令人神往。“豁开”二字生动形象,写出了月色之明丽,月光之大,也写出了观者对这美景的赞叹之情。“清光射斗牛”中的“光”字,既指月光,也指月光所照之处。“射”字写出月光的明亮,射入天际,照亮了银河、斗宿。“斗牛”指南北方的星座,即斗宿、牛宿,古人以二十八宿配以十二辰,称斗柄指向方向为辰位,所以称为北斗星,也称北斗七星。这里用斗宿、牛宿来代表银河,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月亮在夜空的位置。这里的“射”是照射的意思。诗人通过“射斗牛”,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也表现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姮娥与灯正,耿耿相应酬。”是说嫦娥与明月相伴,灯光与之相互映衬。“姮娥”指的是嫦娥。“正”字写出了嫦娥与明月相伴的时间之久,时间之长似乎永无穷尽。“光”、“月”、“灯”三物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陶醉其中。“耿耿”是形容光亮的样子,也指明亮的样子。“相应酬”,即互相映衬。这句诗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颈联“一点难瞒处,灯毬挂树头。”是说有一个难以隐藏的地方,挂着一个灯球。“难瞒”一词,写出了这个地方的神秘之处,让人好奇。“灯毬”是一种玩具,形状类似于灯笼。“挂树头”则表明这种玩具被悬挂在树枝上,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难以隐藏的地方,让人产生好奇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场景的喜爱之情。“笼中看走马,林下恣闲游。”是说在笼子里观看奔跑的马儿,在树林下面自由自在地游玩。“笼中看走马”写出了马在笼子里自由奔跑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马的喜爱。“林下恣闲游”则描绘了在树林里自由游玩的情景,给人以惬意的感受。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吹灭旧纸撚,泼翻投子油。”是说吹灭旧纸捻,泼翻投子油。“吹灭旧纸撚”写出了旧时人们用纸捻做成的风车,当风吹过时,纸捻就会发出声响。“吹灭”一词写出了纸捻被吹灭的过程,也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泼翻投子油”则写出了将油泼翻的动作,表现出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尾联“暗中有路明如日,露柱相逢笑不休。”是说暗中有一条明亮的道路,露柱相逢时,笑声不断。这里的“暗”指黑暗中的一条路,“露柱”指露水凝结成的柱子,“相逢”则表示相遇。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在黑暗中有一条明亮的道路,当露柱相撞时,笑声不断。这个景象既美丽又神奇,令人陶醉其中。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是说既然像镜子一样明亮,何必要像钩子一样弯曲呢?这里的“明似镜”是指像镜子一样明亮;“曲如钩”是指像钩子一样弯曲。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既然可以像镜子一样明亮,那么何必要像钩子一样弯曲呢?这既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