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啼晓月,狗吠枯椿。
只可默会,难入思量。
看不见处,动地放光。
说不到处,天地玄黄。
抚城尺六状纸,元来出在清江。
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鸡啼晓月,狗吠枯椿。
  • 注释: 描述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鸡叫唤醒了月亮(晓月),狗在枯死的椿树下吠叫(枯椿)。
  • 译文: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棂,伴随着鸡鸣声,明亮的月光照进屋内。而远处,一只孤独的狗在一棵枯萎的椿树旁低吠。
  1. 只可默会,难入思量。
  • 注释: 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或者景象让人只能通过内心去体会,而不是简单的思考所能完全把握的。
  • 译文: 这种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只能默默地感受到,而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1. 看不见处,动地放光。
  • 注释: 形容某种事物或情感虽不可见,但其力量或影响足以震撼人心。
  • 译文: 即便在最黑暗的角落,它也能释放出足以震动大地的光芒。
  1. 说不到处,天地玄黄。
  • 注释: 暗示某些事情超出了语言和逻辑的范畴,难以用常规方式解释或表述。
  • 译文: 那些无法用言辞描述的地方,让天地都显得神秘莫测。
  1. 抚城尺六状纸,元来出在清江。
  • 注释: 这里提到的“抚城尺六”是一种古代的纸张,而“清江”可能是制作这种纸张的原材料来源地。
  • 译文: 那些抚触起来有如丝般柔软,尺寸正好适合六尺宽的纸张,其来源竟是来自清澈的长江之水。
  1. 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
  • 注释: 此句描绘了一个深夜,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屋内的情景。
  • 译文: 那些清晰的言语是人们难以看见的,而就在昨晚,皎洁的月光已经悄然照进了窗户。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寻常理解的情感体验。诗中的“鸡啼晓月”,“狗吠枯椿”,不仅描述了一幅宁静又略带荒凉的早晨景色,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坚韧与脆弱。而“只可默会,难入思量”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震撼,也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生活哲理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更是启发我们去探索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瞬间和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