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梅破发幽香,莺作春声入画堂。
多少玉人魂梦断,不胜情况恨更长。
春闺
雪晴梅破发幽香,莺作春声入画堂。
多少玉人魂梦断,不胜情况恨更长。
注释
- 这首《春闺》是明代著名诗人陈子龙所作,诗中通过对春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对亡国之痛的哀叹。
- “春闺”在汉语中指的是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此处借指思妇。
- “雪晴梅破发幽香”通过描绘雪花初霁、梅花绽放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
- “莺作春声入画堂”中的“莺”即黄鹂,此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活力,而“作春声”则形象地描绘了黄鹂啼鸣的声音,与画堂相映成趣。
- “多少玉人魂梦断”中的“玉人”是对女性美称,表达了思妇因思念远方亲人而心如刀割的痛苦。
- “不胜情况恨更长”中的“情况”可能指心情或境遇,表达了思妇因情深而愁苦难解,恨意更增的情感。
赏析
-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哀愁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关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雪晴”、“梅破”、“莺声”等,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感受。
- 诗中的“玉人魂梦断”,生动地刻画了思妇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她对远方亲人的情感牵挂如同不断加剧的怨恨一般,使得她的心境更加沉重。这种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悲壮,读来令人动容。
- 整体而言,《春闺》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家国情怀的珍视与对爱情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