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山翁夜发书,援毫气蹙汗流珠。
自怜一把清闲骨,家火无端炼得枯。

【注释】

见湖心老僧暑夜发书因成口占:湖心的寺庙在夏天的夜间发信,我写了一首诗。

八十山翁:指年事已高的人,这里指诗人的友人。

援毫(háo):提笔。

气蹙(cù):气不顺。

一把清闲骨:指自己有一颗清闲的心性。一把,形容不多。

家火:指家庭琐事,这里指儿女婚嫁等事情。

枯:干涸。

【译文】

八十岁的山翁在夜间发信,提笔时气息不顺,汗水滴落,汗珠如同珍珠一般。

自己怜惜那一颗清闲的心,可家里的事情却无端地让家人操劳得干裂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诗中以湖心寺的老和尚为题写诗,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慨。

首句“八十山翁夜发书”,用一个“夜”字,突出了时间的深夜,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寥。“八十”一词,既表现了年纪之大,也暗示了人生之苦。

第二句“援毫气蹙汗流珠”,描绘了老僧写信时的情景。“援毫”指的是提笔,“气蹙”则形容了提笔时的紧张和困难,可能是因为手颤或心情烦躁等原因所致。“汗流珠”则是形容老僧在书写过程中的紧张程度,汗水从额头滑落,犹如珍珠般晶莹透亮。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老僧的同情与理解。

第三句“自怜一把清闲骨”,进一步描绘了老僧的内心情感。“自怜”意味着自我欣赏,也表现出作者对老僧性格的理解。而“一把清闲骨”则是指老僧拥有一颗清静无波的心。这里的“清闲”并非真的无所事事,而是内心的宁静和淡泊,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使得老僧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纷扰所困扰。

最后一句“家火无端炼得枯”,则进一步揭示了老僧的生活困境。“家火”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如儿女婚嫁、家庭纷争等。“炼得枯”则意味着这些琐事和烦恼已经将老僧的心性磨砺得如同枯木一般。这既是对老僧生活的写照,也是作者对老僧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老僧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老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同时,作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理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