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虚空曾解讲,信疑往决西山亮。
烟雨溟蒙藓石温,六藏影迹难寻访。
小径披榛扣竹扉,道人一见笑掀眉。
布衲横肩瘦如削,口持密语没停时。
云檐扫榻延居夏,白莲香散东林社。
涧水松风说苦空,不资中有生清泰。
殷勤寄问老孤松,具足门中有正宗。
灼然嫌佛不肯做,凤栖不在梧桐树。
【注释】
西水净土庵:位于陕西长安,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建。具足孤松老师:指唐代僧人慧能大师。具足,梵语“俱胝”的译音,即满,表示无量、无尽。孤松,意指孤独之松树。
闻道虚空曾解讲,信疑往决西山亮:听闻慧能大师在虚空中曾讲解佛法,他的信念坚定,就像西山一样明净。
烟雨溟蒙藓石温,六藏影迹难寻访:烟雨迷蒙之中,藓石上的温度似乎都显得温暖,而那些佛教经籍的影子踪迹难以寻觅。
小径披榛扣竹扉,道人一见笑掀眉:小路上覆盖着厚厚的草叶,我敲打着竹子门扉时,道士看到我立刻笑了,笑得眉毛都快掉下来了。
布衲横肩瘦如削,口持密语没停时:他的衣衫像布衣一样宽大,肩膀瘦得如同雕刻出来的一般,口中不停地念叨着佛经。
云檐扫榻延居夏,白莲香散东林社:夏天时,寺庙的屋檐下可以扫地除尘,白色的莲花散发出香气弥漫整个庭院。
涧水松风说苦空,不资中有生清泰:溪边的松树和山间的流水都在诉说着佛家所说的“一切皆空”,这种境界不需要依赖任何事物,就能达到清静和平的境界。
殷勤寄问老孤松,具足门中有正宗:你辛苦地询问这位孤独的和尚,他拥有完整的佛法真知和传承。
灼然嫌佛不肯做,凤栖不在梧桐树:他明确地说出自己对佛教的看法,认为佛教徒不应该追求外在的华丽装饰和地位,而是应该像凤凰那样栖息在真正的树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送别友人作背景,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友情,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能够找到真正的道路,而不是被世间的虚名所迷惑。
首联“闻道虚空曾解讲,信疑往决西山亮”,点明了此次送别的缘由。这里的“虚空”是指佛法,“解讲”则是指理解并解释佛法。“信疑”则是对朋友的态度,既表示信任也含有怀疑。“往决西山亮”则是说朋友的决心已经坚定,就像明亮的西山一样。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朋友坚定信念的形象。
颔联“烟雨溟蒙藓石温,六藏影迹难寻访”,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这里的“烟雨溟蒙”形容的是天气昏暗,看不清前方的路;“藓石温”则描绘了石头上的苔藓在湿润的环境中散发出的气息。这一句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气氛。
颈联“小径披榛扣竹扉”,描绘了一幅朋友在山路上行走的画面。这里的“披榛”是指踩着荆棘前行;“扣竹扉”则是指敲打着竹子做成的门扉。这一句展现了朋友不畏艰难、坚定前行的精神。
尾联“殷勤寄问老孤松,具足门中有正宗”,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期待;“老孤松”则是对朋友的称呼,寓意着朋友如同一棵孤独的松树,坚韧不拔;“具足门中”则是指完整的佛法真知和传承,而“正宗”则是指最纯正的佛法教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他能继承并弘扬佛法。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以及对其佛法修行的期许,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