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转十二时,不与诸尘对。
饱和罗饭,瘦策闲嬉。
三个成团,四个作队。
向云坳涧曲,采蕨蕈煎茶,缕笋芹为脍。
弥勒不知,释迦不会。
刚被春风透密机,高林破晓莺吟碎。
眼里闻声,且居门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拽转十二时,不与诸尘对。
饱和罗饭,瘦策闲嬉。
三个成团,四个作队。
向云坳涧曲,采蕨蕈煎茶,缕笋芹为脍。
弥勒不知,释迦不会。
刚被春风透密机,高林破晓莺吟碎。
眼里闻声,且居门外。
逐句释义及注释如下:
拽转十二时,不与诸尘对。 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在一天中的时间流转过程中,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拽转”意为调整或改变,”十二时”指的是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即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不与诸尘对”表示诗人选择忽略外界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饱和罗饭,瘦策闲嬉。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的生活状态。”饱和罗饭”指吃着丰盛的食物,”瘦策闲嬉”则意味着悠闲自在地行走。诗人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三个成团,四个作队。 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三个成团”可能意味着他在小团体中显得协调一致,而”四个作队”则可能意味着他在更大的集体中能够自如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反映了诗人在不同社交场合中的适应能力和影响力。
向云坳涧曲,采蕨蕈煎茶,缕笋芹为脍。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自然劳作的场景。”向云坳涧曲”表明他选择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地方,”采蕨蕈煎茶”展示了他对食材的挑选和烹饪过程,”缕笋芹为脍”则可能意味着他用这些新鲜食材制作美味佳肴。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尊重。
弥勒不知,释迦不会。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知识的谦逊态度。”弥勒不知”可能是指对于弥勒佛的无知或不理解,”释迦不会”可能是指对佛教教义的浅薄理解或无法领悟其深层含义。这表明诗人虽然拥有一定的学识,但并不自满,而是保持着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
刚被春风透密机,高林破晓莺吟碎。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春风透密机”形容春风带来了生机和万物复苏的信息,”高林破晓莺吟碎”则描绘了鸟儿在清晨的树林中歌唱的情景,仿佛音乐般悦耳动听。这两句诗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自然画面。
眼里闻声,且居门外。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感受。”眼里闻声”意味着诗人能够在内心深处感知到外界的声音和变化,”且居门外”则暗示了他将这种观察视为一种超然的存在,而不是完全沉浸其中。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得诗人能够以旁观者的心态去体验和思考世界,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自然环境以及心灵体验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一天中时间的流逝、食物的享受、群体中的适应以及自然劳作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春天早晨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生命之美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此外,最后一句”眼里闻声,且居门外”更是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