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开古镜奁,山耸青螺髻。
急着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踏牢关百杂碎。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即佛经中的赞颂诗,用来赞美佛陀及其弟子们的功德。
池开古镜奁:池塘像古代的梳妆台,水清澈如镜。
山耸青螺髻:山峰如同青色的螺壳般挺立。
急着眼来看:急切地用眼睛看。
不得作境会:不能理解这境界的含义。
觌体全彰解脱门:完全显现出解脱的道路。
一踏牢关百杂碎:一脚跨入牢门,一切杂念皆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图,以池、山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首四句写景。“池开古镜奁”中“池”指山间之潭,“古镜奁”喻指山间的清泉。诗人用“池”与“山”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景。“山耸青螺髻”中“青螺髻”是古代美女头上的一种发式,这里比喻山峰挺拔而秀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接下来四句写观景感受。“急着眼来看,不得作境会。”意思是说,急于用眼睛去看,却无法理解这境界的意义。这里的“境会”是指对自然景象的深刻领悟和感悟。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用心去观察、体验,才能理解这自然的奥秘和魅力。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理解。“觌体全彰解脱门”,意味着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完全显现出通往解脱的道路。“一踏牢关百杂碎”,则表示一旦进入这个境界,所有的烦恼和困扰都烟消云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境会”和“解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