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辨古今眼,有辨古今舌。
说得十分真,何如见得彻。
见得彻,耿耿心灯夺夜寒。
年年宴赏元宵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全诗,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此首诗是作者在宴赏元宵节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于语言艺术的独到见解。从字面上看,这组七言绝句似乎是在说:辨不出古今的眼与舌;说得十分正确,不如看透事物真相的眼与舌;看透事物真相,内心就会如夜中明亮的灯塔,能驱散黑夜寒冷。最后一句写自己年年宴赏元宵节,而实际上却是“见得彻”。这两句表面看似矛盾,但仔细品味,实则不然:“见得彻”就是“不宴赏”,“不见得彻”就是“还宴赏”。诗人以巧妙的双关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辨不出古今的眼与舌,说得十分正确却不如看透事物真相的眼与舌。看透事物真相,内心会如夜中明亮的灯塔,能驱散黑夜寒冷。年年宴赏元宵节,其实是“见得彻”。表面看来,这两句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见得彻”就是“不宴赏”,而“不见得彻”就是“还宴赏”。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是作者在宴赏元宵节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于语言艺术的独到见解。从字面上看,这组七言绝句似乎是在说:辨不出古今的眼与舌;说得十分正确,不如看透事物真相的眼与舌;看透事物真相,内心就会如夜中明亮的灯塔,能驱散黑夜寒冷。最后一句写自己年年宴赏元宵节,而实际上却是“见得彻”。这两句表面看似矛盾,但仔细品味,实则不然: “见得彻”就是“不宴赏”,而“不见得彻”就是“还宴赏”。诗人以巧妙的双关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无辨古今眼”一句,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人们常常不能辨别古今之别。“有辨古今舌”,则是对“无辨古今眼”的回答。“辨”,这里指辨别、辨识的意思。“舌”,比喻言辞。“古今”,泛指古今中外。“辨”与“舌”相对。这两句的意思是:能够辨别古今的言辞,是难得的。然而,即使能够辨别古今的言辞,也难以分辨其真假优劣。

“说得十分真”一句,紧承上句而来。“真”,这里既是指言辞的真假,又可以指人的真诚。这里的“真”,强调的是言辞的真伪。“何如见得彻”,“何如”是哪里比得上之意,表示疑问语气。“见得彻”,即看透事物的本质、真相。“彻”,彻悟、透彻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能够说出事物的真相,固然好;然而,如果能够看透事物的真相,那就更好了。

“见得彻”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概括。前面说,能够辨别古今的言辞,难辨其真假;即便能够说真话的人,也不一定能看透事情的真相;只有能够看透事物的真相,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这几句连起来的意思是:能够辨别古今言辞的人,不容易做到;能够说真话的人未必看透事理;只有真正看透事物的本质、真相的人,才是最好的说客。

最后一句“见得彻,耿耿心灯夺夜寒”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看透事物真相的人,心中会有像夜中明亮的灯塔那样的光芒照亮黑暗的夜晚,驱逐着寒冷的夜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看透事物真相的人,心中会像夜空中明亮的灯塔一样,驱散黑暗、驱逐严寒的寒风。

尾联“年年宴赏元宵节”一句,意思是:我每年都要宴赏元宵节,然而事实上我却并没有真正看透元宵节。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见得彻”就是“不宴赏”,而“不见得彻”就是“还宴赏”。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每年我都要去宴会观赏元宵节的盛况,但是,我却没有能够真正看明白元宵节的真正含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