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二月十五,黄面瞿昙灭度。
诸方挝鼓声冤,尽是闲言长语。
一点涅槃心,无人知落处。
山花泪滴如红雨。
【注释】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九十:即《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之九十。偈,佛教语,指唱念的韵文。此诗为佛家偈诵之一。
黄面瞿昙:梵文kāśyapa音译,意为“金色头”。古代印度神话中的一位菩萨,意译为“金色头者”。
诸方:四面八方。
挝鼓声冤:敲打鼓以作声,表示对死者的哀痛和追悼。
尽是闲言长语:都是一些无根据的、空泛的议论。
一点涅槃心:指一颗超脱了一切世俗烦恼的心。涅槃,梵文nirvāṇa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
无人知落处:没有人了解这颗心的究竟归宿。
山花泪滴如红雨:山花上的泪珠滴落在花瓣上,就像红色雨点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贞元七年(791),作者在成都草堂期间。当时作者已年过半百,但仕途坎坷,生活困顿。他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经常吟咏佛经、禅理,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此诗即其中之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感受和感慨。
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卷:在二月十五这一天,一个名叫瞿昙的僧人离世了。他的去世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哀悼与惋惜,纷纷敲起鼓来为他送行。然而,这些悼词和议论都是一些空洞无用的言语。只有那颗超脱了世俗烦恼的心,才是真正值得珍惜和追求的东西。
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生死、悲喜、荣辱等人生中的矛盾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内涵。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的离世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悟和感慨。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