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坠残叶,关河入远心。
嵩游忘楚梦,华近识秦音。
塔古悬图认,碑荒背烧寻。
几思兴替事,独上灞陵吟。
【注释】:
- 送文光上人西游:《唐摭言》载:“大和初,有僧文光者,自蜀来游京师。因逢进士及第者,皆赋诗以赠之,时号‘题红’。其词多轻薄,时人恶之。文宗闻而怒曰:‘此岂可常也!’遂诏京兆府杖杀文光于长安市。”《全唐诗》收录了这首诗。高木、残叶、关河、远心、楚梦、秦音等词语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凉之情。
- 嵩游: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因产玉得名。这里指代华山。华,华山。
- 识秦音:指熟悉秦地音乐。秦音,秦地的音乐。
- 塔古悬图认:古塔上有壁画,用“认”字。
- 碑荒背烧寻:碑已破败,只能凭记忆去找。
- 兴替事:国家兴亡之事。
- 独上灞陵吟:指作者在灞桥之上独自吟咏。灞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汉文帝曾至此送别,后人称灞桥为留别桥。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六句写诗人观画之后的感受。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日送别的图景:高大的树木上还挂着残败的叶子,关中平原的山河已经深深地印入诗人的心田。颔联写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远行不舍的情绪。颈联描写观画之后的感受:看到古老的塔楼悬挂着图画,就辨认出了它原来的样子;看到碑石破败不堪,就去寻找它原来的面貌。末联抒发感慨:想到国家的兴衰大事,不禁独自登上灞桥边吟诵起来。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题画诗作品,通过写景来渲染送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