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扶起,觌面千里。
唯小释迦,风前按指。
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
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
楼阁门开竟日闲,谁识善财童子。

【注释】

推倒扶起:比喻把坏的东西推翻,使好的事物得以显现。

觌面千里:指面对面的接触。

唯小释迦:只有小小的释迦佛。

风前按指:比喻在微风中轻轻地一按手指。

海印发光:比喻佛法广大无边。

雪峰道底:比喻禅宗的教义。

遍界是文殊:佛教认为文殊菩萨遍于世间。

遍界是慈氏: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遍于世间。

楼阁门开竟日闲,谁识善财童子:形容寺庙建筑宏伟、华丽,但人们不知道这是为了供养一位名叫善财童子的菩萨而建。

【译文】
把坏的东西推翻,就能见到好的。
只有小小的释迦佛,在风前轻轻一按手指,就能使人领悟真理。
即使佛法广大无边,也是从雪峰寺的教义中来的。
寺庙的建筑宏伟华丽,人们却不知道是为了供养善财童子而建。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八首”为题,赞美了古代的各种佛像和寺庙建筑。诗人通过对佛像和寺庙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首句“推倒扶起,觌面千里”形象地描绘了佛像的形象,仿佛是一位高大威严的佛陀,让人感到敬畏。接着,诗人以“唯小释迦,风前按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佛陀的形象,将佛陀描绘得更加真实可感。最后一句“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第二句“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则是对寺庙建筑的描述。诗人将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都描绘为遍于世间的存在,表达了他们对人们的关爱和教诲。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寺庙建筑的描述,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三句“楼阁门开竟日闲”是对寺庙建筑的具体描写。诗人用“楼阁门开”形容寺庙建筑的雄伟壮丽,用“竟日闲”来形容人们对寺庙的好奇和向往。这一部分虽然简短,但却生动地展现了寺庙的繁华景象。

第四句“谁识善财童子”则是对人们对于寺庙的误解的揭示。诗人用“谁识善财童子”来反问,表达了他对人们不理解寺庙的真实目的的无奈和批评。这一部分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佛像和寺庙建筑的描述,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们对于寺庙的误解的揭示,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