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门普普门收,才著襕衫便不羞。
昨夜猿啼新岭上,今朝鹤唳古溪头。
恶风飘堕回光息,欲火焚烧当处休。
璎珞受来都不用,平生活计冷湫湫。
诗句原文:
观音门普普门收,才著襕衫便不羞。昨夜猿啼新岭上,今朝鹤唳古溪头。恶风飘堕回光息,欲火焚烧当处休。璎珞受来都不用,平生活计冷湫湫。
翻译:
在观音的门前,普度众生的门已经关闭。一旦穿上袈裟,就不再感到羞耻。昨晚的猿声在新的山岭上响起,今天清晨的鹤在古老的溪流旁长鸣。恶劣的风吹散了光芒,内心的渴望如同火焰燃烧,但最终被熄灭。即使得到了宝物,也不需要使用,平凡的生活依然寒冷寂静。
注释:
- “观音门普普门收”中的“观音”指的是观音菩萨,而“普普门”可能是指佛家所说的普渡众生的门。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修行者的心态,即不再留恋世间繁华,而是专注于修行和普渡众生。
- “才著襕衫便不羞”中的“襕衫”是古代僧人的一种服装,象征着出家身份。这句话表达了出家人一旦披上袈裟,就应当放下世俗的羞涩,全身心投入修行。
- “昨夜猿啼新岭上”中的“猿啼”描述了夜晚山岭上的猿猴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而“新岭上”则指明了声音的来源地是在山岭之上。
- “今朝鹤唳古溪头”中的“鹤唳”描绘了早晨山间传来的鹤鸣声,同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意境。而“古溪头”则指出了声音的来源地是在一条古老的溪流旁边。
- “恶风飘堕回光息”中的“恶风”可能指的是狂风暴雨或是其他恶劣气象,它吹散了原本的光芒和希望。而“回光息”则暗示着在经历了挫折或困难后,希望和光芒似乎也随之消散。
- “欲火焚烧当处休”中的“欲火”可能指的是内心的贪欲或欲望。这句话表达了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被其烧毁。
- “璎珞受来都不用”中的“璎珞”是一种装饰品,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不受用”则表示虽然拥有这些外在的财富和地位,但并不需要它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 最后一句“平生活计冷湫湫”则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表达了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要过一种冷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修行者的心境和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出家人在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反映了出家人在追求精神境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其中,既有对修行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挫折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欲望的克制和超越。整首诗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