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三载恣徜徉,肯惮衣裘弊雪霜。
学彻死生追粲忍,力穷骚雅陋齐梁。
心源素与秋潭静,定水宁同夏潦潢。
邂逅逢余旧题墨,藓封苔驳不成行。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次韵闻复庐山见怀
匡庐(庐山)三载恣徜徉,肯惮衣裘弊雪霜。
匡庐在江西境内,是著名的风景区。苏轼在这里住了三年,尽情游览,不怕寒冷的天气。
学彻死生追粲忍,力穷骚雅陋齐梁。
苏轼认为生死如昼夜更替,所以追求学问要像追逐太阳一样执着;而齐、梁的文风,过于浅薄,不如周代的《诗经》和楚辞,因此他努力追求文学的深度和广度。
心源素与秋潭静,定水宁同夏潦潢。
秋天的潭水平静清澈,就像人的心源一样宁静;夏天的暴雨虽然猛烈,但是经过雨水的洗礼,也会变得清澈明亮。
邂逅逢余旧题墨,藓封苔驳不成行。
苏轼曾经在庐山写下了许多诗作,这些诗作被岁月侵蚀,变得斑驳不堪,就像是苔藓和泥土覆盖在上面一样,无法辨认出原来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庐山的描述和感叹。他描述了自己在庐山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学问和文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他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过去诗作的怀念。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