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南池北日融融,水荇风蒲各占丛。
幸有花枝能照眼,可无诗句补春工。
【注释】融:融化。幸:幸好,幸运。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诗人在闲情逸致之中,捕捉到池南池北春光烂漫的景况,并抒发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幸有花枝”,指幸有柳树和梅花等能点缀春天景色。“可无诗句补春工”意谓如果没有好的诗句来赞美春天,那么春天就不成其为春天了,可见好诗对于描写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雕琢,不造作,却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池南池北日融融,水荇风蒲各占丛。
幸有花枝能照眼,可无诗句补春工。
【注释】融:融化。幸:幸好,幸运。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诗人在闲情逸致之中,捕捉到池南池北春光烂漫的景况,并抒发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幸有花枝”,指幸有柳树和梅花等能点缀春天景色。“可无诗句补春工”意谓如果没有好的诗句来赞美春天,那么春天就不成其为春天了,可见好诗对于描写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雕琢,不造作,却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注释】: 冰开池面:冰融化,水解冻。 初浮绿:春天来了,水面开始解冻,水中的绿色植物开始发芽。 日促花梢始破红:太阳催得花儿开放,花蕾终于破出红色的花瓣。 谩道春光来眼底:人们总是以为春天已经来到眼前了。 茫然无意对芳丛: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只是茫然地站在那里。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春词》中的第三首。此诗以“冰”和“花”两个自然物象作为意象,通过描绘它们的生长过程
【解析】 1. “杏花香乱扑回廊”中的“杏香”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使……香气四溢”。 2. “晚来风更恶”中的“更”是副词,意思是“更加”,表程度。 【答案】 译文:春雨蒙蒙,细如牛毛,下个不停。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分辨不清。一阵晚来的狂风刮过,吹得杏花香气四溢,把人团团围住。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春雨图,作者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入手,生动地刻画出了雨中景色,表现了诗人的闲适情趣
《春词二首》,常建的组诗作品,描绘出了淇河边的景色之美。下面将对《春词二首》进行逐句释义: 1. 轻云着地柳垂丝 - 轻云着地:描述轻盈的云朵轻轻地降落在地面,增添了几分轻柔和诗意。 - 柳垂丝:形容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百尺高台独步时 - 百尺高台:比喻地势较高的楼台或平台,这里可能是指观景的好地方。 - 独步时:独自行走在高台上
【注释】城根:城墙下。逶(wēi)沱:水流缓慢,曲折流淌的样子。飐(zhǎn)飐:风吹动的样子。日暮:太阳落山时。渚:水中的沙洲。汀:水边平地。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春日里漫步郊野,眼前景色优美迷人,心情十分舒畅。他看到城根下清波荡漾,水曲流长;船儿在水上疾速飘过;岸上岸边蕙兰香气四溢,花草丛生。夕阳西下的时候,渚中的花,汀上的草都争奇斗艳,使整个春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全诗写景细致入微
【注释】 春日杂兴其三:春天的景物,诗人在诗中随意吟咏。柳外披烟:杨柳树枝上挂满轻烟。舒远目:舒展开千里眼。花边植杖坐芳茵:在花丛旁边拄着拐杖,坐在香软的草地上。能言百舌:一种鸟,常在枝头鸣叫。解舞鹍鸡:像鸾鸡一样,会舞蹈的百舌。不避人:不怕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春游时的即兴之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首联“柳外披烟舒远目,花边植杖坐芳茵”,描绘了一幅春天里
【注释】 雨过中庭,暖阳照射。春日里百鸟欢叫,聚集在院内喧啾。粉腰蜂子尤其调皮捣蛋,挠遍花须未肯休。 【赏析】 此篇咏赞春日中庭院景象,以动写静,以乐写愁,以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机盎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前两句描绘的是春日庭院的景象:雨水停后,阳光普照,庭院里一片暖洋洋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各种鸟儿欢快地歌唱,聚在院子里争鸣不已,仿佛是在欢迎久别重逢的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