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
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写的。首联写诗人拄杖南来,寄身雪堂;第二联写雪堂主人如今是天涯的游子,第三联写诗人将乘船远行。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眼”、“是”为关键词。
【答案】
①策杖:拄着手杖。②南来:来到南方。寄雪堂:在南方某处暂居。③花絮:落花、飞絮。老风光:形容时光流逝。④天涯客:远方来的客人。⑤渺茫:遥远。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
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写的。首联写诗人拄杖南来,寄身雪堂;第二联写雪堂主人如今是天涯的游子,第三联写诗人将乘船远行。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眼”、“是”为关键词。
【答案】
①策杖:拄着手杖。②南来:来到南方。寄雪堂:在南方某处暂居。③花絮:落花、飞絮。老风光:形容时光流逝。④天涯客:远方来的客人。⑤渺茫:遥远。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诗句如下: 萧瑟江梅树树空,兰芽犹短未成丛。 行穷赤壁山西路,只有桃花一样红。 注释说明: - 萧瑟:指风吹树叶的声音,常用于形容秋天的景色。 - 江梅树树空:描述了一种荒凉的景象,江边的梅树显得空旷无人。 - 兰芽犹短未成丛:兰草刚发芽,还没有长成茂密的草丛。 - 行穷:行走到了尽头。 - 赤壁山:指的是位于长江中的赤壁山,因古代著名的赤壁战役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注释】 春日:春季。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山丘。 滟滟(yàn 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江水拍堤:江水拍打着河岸。形容江水涨起,浪花飞溅。 羡凫鹥:羡慕野鸭子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戏。羡,同“羡”。鹥,一种水鸟。 白沙青石:指水中的沙滩和石头。无泥滓:没有泥沙杂质。泥滓,泥沙。 杖藜(lí):拄着拐杖。藜,草茎,古人用它做拐杖。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注释】 梢林急雨暮凄凄:指傍晚时分的细雨打在树林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帘幕风灯暗欲迷:指风把帘幕吹得飘动,灯光也显得昏暗。 向晓请看南陌上:等到天亮时再去看南方的路上,那里已经铺上了一层红色的花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一幅春景图。首句“梢林急雨暮凄凄”,描写了傍晚时细雨打在树林上的情景;次句“帘幕风灯暗欲迷”,描写了风把帘幕吹得飘动,灯光也显得昏暗。第三句“向晓请看南陌上
【注释】 1. 溪石斑斑舞碎光:溪边的石头斑驳,仿佛是跳动的碎光。 2. 岩花冉冉馥幽香:山岩上的花朵慢慢地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3. 当时吴猛逢山处:当时吴猛遇到山的地方。吴猛是晋代人,相传他是道士,曾入庐山修道,因遇仙女而得道成仙。 4. 金阙:金色宫殿,这里指仙界。 【赏析】 此诗为庐山杂兴之一。首句写溪边的石头像碎裂的光斑在跳动,似乎在欢快地跳舞;第二句写山岩上的花儿慢慢地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注释】 杂兴:即兴之作,不拘一格。庐山:指江西庐山。莓苔:指长满青苔的台阶。旧石床:指长满了青苔的石头。飞仙:指天上飞来的人。度:指吹奏。笙篁:指箫笛。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风景,意境幽美。 前两句写景,首句写垂蔓,次句写隐见莓苔的旧石床,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后两句想象飞仙集于其下,月明时复度笙篁,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注释】: 高松:高大挺直的松树。 夹道:两旁的路,即“夹径”的省称; 夕阳明:落日的余晖明亮如白; 抱叶:紧抱着树叶; 风蝉:秋风中的蝉,因鸣声凄切而得名(一说指秋蝉); 引细声:引来悠扬的哀婉之声。 聊驻足:姑且停下来休息一下。 出山:走出山林,泛指离开尘世。 无物更能清:除了这清新的空气之外,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这更使人感到清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杂兴”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