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党从来迹易亲,只缘同是个中人。
滍川鱼鸟浑相识,来往沙头肯厌频。

【解析】

题孔方平书斋壁,是作者与李端叔共同酬和的一首七绝诗。此诗首联点明“吾党从来”这一共同特点;颔联进一步写自己与李端的交往之深;颈联则描绘了自己对鱼鸟的喜爱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答案】

吾党从来迹易亲,只缘同是个中人。

滍川鱼鸟浑相识,来往沙头肯厌频。

注释:我和李端叔向来关系亲密无间,只是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志同道合的人)。我到河上钓鱼、喂鸭子,那些鱼儿、鸟儿都认识我,它们在水边来来往往,并不觉得厌烦。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末年,当时诗人正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而谪居江陵。诗中的“吾党”,指诗人的朋友李端叔。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自己与李端的深厚友谊。

开头两句“吾党从来迹易亲”,直承题意,点明“吾党”二字,说明自己与李端叔的交情不浅。这两句是说,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彼此之间情谊很深。

第三句“只缘同是个中人”,是前两句的具体化。“同是个中人”是指有相同的志趣和志向的人,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志同道合者。这一句既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同时又是对第二句的深化,突出了“吾党”这个特点,表明他们之间的友情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由于他们具有相同的思想境界和志趣。

第四句“滍川鱼鸟浑相识”,紧接第三句,用“滍川鱼鸟”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李端的深情厚谊。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鱼、鸟都当作人来写,既写出了它们对自己的熟悉,又表现了它们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尾联“来往沙头肯厌频”,是诗人对鱼鸟的描写。诗人用“沙头”来代替自己与李端叔经常往来的地方。“肯厌频”,即不愿厌弃频繁来往。这里既表明了自己与李端叔交往之密切,也表明了诗人对这种交往的态度。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表现出诗人与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他对鱼鸟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