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居空未久,谁能继其踪。
寥寥岩畔月,千古属和公。
【注释】
藤龛:指隐居之地,即藤龛寺。萝居空未久,谁能继其踪:意思是说藤龛寺虽已空了许久,但谁能继承它的遗风呢?萝:一种蔓生植物名,这里指藤。
寥寥岩畔月,千古属和公:意指在寂静的山岭边只有一轮孤月,这月亮自古以来就属于你(指和凝),和:和谐。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隐居期间所作。诗中以“藤龛”为题,表达了隐居者对前人遗风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萝居空未久,谁能继其踪。
寥寥岩畔月,千古属和公。
【注释】
藤龛:指隐居之地,即藤龛寺。萝居空未久,谁能继其踪:意思是说藤龛寺虽已空了许久,但谁能继承它的遗风呢?萝:一种蔓生植物名,这里指藤。
寥寥岩畔月,千古属和公:意指在寂静的山岭边只有一轮孤月,这月亮自古以来就属于你(指和凝),和:和谐。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隐居期间所作。诗中以“藤龛”为题,表达了隐居者对前人遗风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明确答题方向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中,“乳峰庵”是标题,“崖窦乳堪啜”“凝眸翠作屏”“老禅初定起”三句写景,“山鸟自呼名”写人;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注释一定要简洁明了,切忌冗长;赏析要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或情感基调,同时注意语言的精炼。
【注释】 罽宾:古代西域国名,在今印度西北部。国王:指佛教徒所崇信的释迦牟尼佛。师子尊者:即狮子座尊者。蕴空公案颂:是一首赞颂师子尊者的诗歌。 【赏析】 此诗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回国后所作。这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他与印度佛教徒之间深厚的情谊。第一句“尊者何曾得蕴空”,意思是说这位师子座尊者(师子尊者)并没有得到什么佛法上的真谛。第二句“罽宾徒自斩春风”
【注释】 锦镜池:指镜子,比喻心地纯洁。 涵虚碧:水清如碧玉,清澈透明。 万象悉其中:指镜子中映出了一切景象,包括万象。 重绿浮轻绿:形容水面上绿色的倒影,有浓淡之分。 深红闲浅红:形容岸边的红叶,有的红得深,有的红得浅。 【赏析】 《锦镜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以“锦镜池”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首句“一鉴涵虚碧”
徐凫岩 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 徒闻古仙人,石上有遗迹。 注释: 1. 萧然:形容清静高远。 2. 上方:这里指高处。 3. 人稀:人迹罕至。 4. 徒:只是。 5. 遗:留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全诗通过对徐凫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首句“萧然上方境”描绘出徐凫岩的高远和清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第二句“人稀知地僻”则点出了徐凫岩的地理位置偏僻
【注释】 特立:挺拔;群峰:山峰;表:标志。 危然:险峻的样子。 禅心:佛家的心境,即静心。 清似洗:像水一样清澈。 月华明:月亮的光辉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雪窦山的赞美。首句写雪窦山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第二句写雪窦山势险峻,如同不可倾覆的巨鼎。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禅坐,观赏着月光照耀下的雪窦山,心中感到十分宁静、舒畅。 全诗以“雪窦杂咏”为题,既写出了雪窦山的雄伟壮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慨叹黄巢的失败之后发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句“图王争霸业”
【注释】 师子岩:山名,在今浙江天目山。唐李郢《题师子岩》诗:“师子石峰天外看,白云深处有人家。” 昂:高。 踞:蹲伏。 遮:挡住。 来: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师子岩的高峻雄奇的诗,全篇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壮丽。首句“昂空势不已”,“昂”是高起的样子,“势不已”指山势高远连绵不断。次句写山之雄壮。“何雄哉”三字,既点出了“师子岩”之名,又赞美其山势之雄奇。第三句写云雾缭绕
注释: 1. 桃花坑山:指的是桃花源,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2. 地僻人居少:地势偏僻,人烟稀少。 3. 林深路转迷:森林茂密,道路迂回曲折,令人迷茫。 4. 桃花流水细:桃花盛开时,流水潺潺,水声轻柔细碎。 5. 不异武陵溪:就像武陵溪的水一样清澈、纯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源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桃花坑山"四句诗
【注释】 含珠林:指西山的树林。 风劲:风势强劲。 萧萧:风声。 露滴:露珠。 个个圆:指露珠晶莹圆润。 坐看:端详观看。 西山月:指西山上的月亮。 浑疑:完全像,简直好像。 堕我前:仿佛坠落在我面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小诗。诗人抓住景物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使人如身临其境。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句句写景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首句“风劲”二字
注释 入山亭:进入山中的亭子。入:进入。 荒芜:荒凉,冷落。行尽处:走尽的尽头。 幽亭:幽静的亭子。 聊暂止:暂且停留。 带雨:身上带着雨水,形容雨势不大。 孤筇(qióng):一根独竹杖。筇:一种轻便的竹子。 登高:登高望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在山中行走已到尽头,想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颔联写诗人找到一处幽静的小亭子,暂时停下脚步
注释: 妙高台:指佛教的修行之地。 一峰何突兀,不与群峰齐:山峰多么高峻挺拔,不是和周围的山峰一样平直。 纵目乾坤窄,回头日月低:放眼望去天地似乎变得非常狭窄,抬头看向太阳和月亮都显得很低矮。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佛教圣地——妙高台。诗人通过对山峰的高度、空间的宽广以及太阳月亮的高度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崇敬之情。首句“一峰何突兀”,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惊叹,突出了山峰的高峻和不可一世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在雪后,见地炉无火,囊空如也,又看到大雪纷飞,飘洒而下,便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颂”是古代一种文体,多用于祭祀天地、祖宗、先圣等,本诗的标题“颂”,当是诗人自谦之作。首句写自己囊空如也,地炉无火的情景。次句写大雪纷飞的景象。第三、四句写自己不知身在何处,身处何方。末句是说自己不知身在寂寥中,也不知身在何处? 【答案】 颂(序) 地炉无火一囊空
注释 行到:行走到达。 寺中寺:寺院中的寺院。 坐观:坐着观赏。 山外山:远处的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它描绘了诗人在行走到达一个寺院后,坐在寺院中欣赏远处的山景的情景。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首句“行到”二字,交代了自己行走到达目的地的情况。这里的“行”字,既指自己的脚步,也暗含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次句“坐观”二字
【注释】 含珠林:指西山的树林。 风劲:风势强劲。 萧萧:风声。 露滴:露珠。 个个圆:指露珠晶莹圆润。 坐看:端详观看。 西山月:指西山上的月亮。 浑疑:完全像,简直好像。 堕我前:仿佛坠落在我面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小诗。诗人抓住景物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使人如身临其境。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句句写景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首句“风劲”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慨叹黄巢的失败之后发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句“图王争霸业”
【注释】 锦镜池:指镜子,比喻心地纯洁。 涵虚碧:水清如碧玉,清澈透明。 万象悉其中:指镜子中映出了一切景象,包括万象。 重绿浮轻绿:形容水面上绿色的倒影,有浓淡之分。 深红闲浅红:形容岸边的红叶,有的红得深,有的红得浅。 【赏析】 《锦镜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以“锦镜池”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首句“一鉴涵虚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