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行便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注释】
偈六十三首其六十二:偈,梵文音译,意译佛说之语。此指诗。偈,佛教语。指唱诵佛经的诗句。偈六十三首,是一首长篇佛偈,共有六十三句,每一句都是七字句,共六百三十二个字。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佛教偈颂。
要行便行,要住即住。
要:想、愿。
行:行动或活动。
便:就。
着(zhuó 着):动词,停留。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妙峰(miǎo fēng):山峰名。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古佛(gu fú 古佛):指高僧或出家人。古佛位,指寺院中的僧人居住之处。
宿(sù 宿):住宿。
【赏析】
本诗是一首很有哲理意味的佛偈,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真理和永恒存在的东西。这首诗以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景象,并借此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全诗共八句话,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四句为第二层。从结构上来看,第一层有四个短句组成,第二层也有四个短句组成,它们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整齐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诗歌更富于节奏感,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要行便行,要住即住。”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理念。在这里,“要”是表示欲望、意愿的意思;“行”是指行动、活动;“住”是指停止、居住。整句的意思是,想要行动就行动,想要居住就居住。这里的“便”是就的意思,强调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行动还是居住,都应当顺应自己的内心愿望,不要强求,也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太虚空”指的是广阔的天空,“妙峰”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无影树”则是指没有影子的树木。这里所说的“翻身踏破太虚空”,是指诗人要像孙悟空一样翻筋斗云,腾云驾雾,飞越广阔的天空。而“推倒妙峰无影树”则是指诗人要像孙悟空一样把高高的山峰推倒,让那无影树也无处藏身。这里的“翻筋斗云”、“推倒山峰”等动作都是神话故事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想象手法之一。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古佛”指的是古代的高僧或出家修行者,“位中留不住”则是指他们在世俗生活中难以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印记。而“夜来和雨宿寒溪”则是指诗人在某个夜晚与雨水同宿,体验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这里的“和雨宿”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指诗人在某个寒冷的夜晚与雨水相伴,度过了艰苦的一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变幻无常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