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色空不可还,不可还者绝跻攀。
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
注释:明暗色空,无法返回,无法返回就断绝了攀缘。
夹在虚空中形成边界,一重山隔着一重水。
赏析: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境界,即明暗色空,不可返回,这种境界是人们所追求的。诗中的“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描绘了一种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宇宙景象,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探索的艰难与曲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明暗色空不可还,不可还者绝跻攀。
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
注释:明暗色空,无法返回,无法返回就断绝了攀缘。
夹在虚空中形成边界,一重山隔着一重水。
赏析: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境界,即明暗色空,不可返回,这种境界是人们所追求的。诗中的“夹截虚空成畔岸,一重水隔一重山”描绘了一种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宇宙景象,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探索的艰难与曲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他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道路,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因得,即得到。礼你,指得到礼仪。穷源,探究事物的本末、始末。阎罗王,佛教神话人物,阎罗王是地狱的首领,死后入地为鬼王。这里指阴曹地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谜面的意思是:你得到礼仪(礼),要探明它的本原(穷源),直到最后(到底)。最后,你将发现,阎罗王(阴曹地府)就是鬼王(鬼王就是阴间之王)。 谜底是“七绝”,即谜语中所用的七言绝句。谜底中的“九九八十一”是关键。谜底“九十九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诗名:颂古二十首·其二 此诗为宋释道颜所作,其内容主要探讨了人体中的一些奇特现象。诗中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理变化,一是男子体内能量的积聚,如定时入定,这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修行状态;二是女子体内能量的启动,即从静的状态开始活动。这种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人体奥秘和修行方式的理解。 诗歌原文: 三十二应不思议,十四无畏如流水。 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从定起。 翻译注释及赏析: -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七处徵心款便成,推穷寻逐按分明。 都缘家贼难防备,拨乱乾坤见太平。 注释如下: - 七处:这里指的是七个方面或领域。 - 徵心:即“征心”,表示用心听取、思考。 - 款便成:表示很快就能够形成某种观点或结论。 - 推穷寻逐:即“推求穷尽”、“寻找追究”。 - 按:在这里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则或标准进行判断。 - 分明:表示非常清晰明确。 - 家贼:这里指的是家中的敌人或祸害。 -
颂一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读: 1. 唤似一物非他物,天上天下出还没。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就像是天上的云,又像是地上的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里的“唤”可以理解为呼唤,表示诗人在寻找这个“物”。而“天上天下出还没”则表达了这个“物”既存在于天空之上,又存在于大地之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注释】 东西南北捉虚空:指天地间到处都空虚无物。 海角天涯信不通:指海上的尽头和天涯之外,消息无法传递。 力尽神疲无处觅:意为已经用尽了力量、力气,精疲力竭找不到了。 万年松在祝融峰:万年松是古松名,祝融峰是湖南省衡山的主峰,位于南岳衡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相传祝融死后葬于此山上,故名"祝融峰"。 【赏析】 《颂古二十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力尽神疲无处觅”开头
【注释】颂古:赞颂古代的事物。根尘:比喻人的本性或习性。本同源:指人的一切行为与习性源于一源。六用: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娘生鼻孔一时穿:比喻人一旦有了某种嗜好或毛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花的吟诵,表达了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感悟。首联写花的根尘被缚住,解脱了根尘束缚,就像回到了源头一样。次联则写诗人手持一根红线,将这朵红艳的牡丹从树上连根拔起
【注释】 “颂古二十首”:指《颂古二零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宋僧慧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七律体写成,全篇共八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此诗用七处精研一妄心(即“三界唯心”),并随三业(身、口、意)杀盗淫(指恶行),来说明人的贪瞋痴等烦恼。身心不是闲家具,即说人的身体不是无用之物,而前箭犹轻后箭深,是指做善事比做坏事容易些,而做坏事却很难回头,比喻人生道路艰难,要警惕自己不要陷入罪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