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语,非甜非苦。
既遇知音,如何通吐。
夜来点得柳土獐,如今变成尾火虎。
【注解】
偈颂:佛教用语,即佛经中的韵语、偶文。
柳土獐(zān):一种兽名。传说中此兽能吐火。
尾火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似虎而尾如火。比喻有才能的人。
【赏析】
此偈颂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柳土獐”为喻体,写其变化成“尾火虎”的故事,寓意着人应具有“知音”和识别“真知”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获得真正的进步。
“我有一语,非甜非苦。” 诗人首先声明,他所说的话既不是甜言蜜语,也不是令人痛苦的言语。这两句话表明了诗人的谦逊和诚实。
“既遇知音,如何通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他希望有人能理解他所说的话,并能够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然而,他也明白,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言辞,因此他在等待真正的知音。
“夜来点得柳土獐,如今变成尾火虎。” 最后一句是这首诗的核心,也是最富有诗意的部分。在这里,诗人将柳土獐比作自己,而将尾火虎比作知音。柳土獐原本只是一只普通的动物,但经过一番变化后,它变得非常强大,甚至能够吐火。同样,诗人也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努力和磨砺,最终获得了成长和进步。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的渴望和对于真正知识的执着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他人的言辞,才能够与之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