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远何多趣,难将尺寸求。
向来披岳顶,今已遍神州。
水肃苍林晚,寒生玉井秋。
圆蒲冷相对,时与话峰头。

【注释】

观山水图留休禅师:指看山水画,留休禅师(670—741)唐代佛教禅宗诗人、画家,名怀让,俗姓马氏,汾州介休人。曾于佛光寺为沙弥。后游学四方,遍访名师。唐玄宗开元年间,受戒于五台山国善寺。又至长安,从道一法师习《金刚经》,得其法要。后住五台山万年寺,为唐睿宗宰相张说所敬仰。天宝五年(746)被召入长安,赐紫袈裟,号“圆通大师”,赐号“真觉禅师”。他诗、书、画三绝,与白居易友善。晚年退隐汾州之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后人称为“留休禅师”。

何多趣:多么的趣味。

近远何多趣:近处和远处有多少种情趣?

难将尺寸求: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得了这种情趣?

披岳顶:攀登泰山之巅。

神州:中国别称。

水肃苍林晚:水色清明,林木苍翠;傍晚时分,一片肃穆。

寒生玉井秋:寒气袭人,井中泉水也感到了季节的寒冷,仿佛是到了深秋。

圆蒲冷相对:清凉的蒲团与和尚相对,显得格外清静。

时与话峰头:时常与僧人谈论山峰之景。

赏析:

此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写山水画的意境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观画者的感受:眼前的画中有远近高低不同的景物,令人产生无穷的情趣。

颔联进一步描述画面中的内容:过去我曾攀上泰山的山顶,如今已经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把个人的游历经历与国家的壮丽山川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热爱。

颈联描写画面中的景色:在画面中,我看到清澈的水色和苍翠的林木,傍晚时分,整个山林都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仿佛进入了深秋时节。

尾联描绘画面中的僧友:画中的和尚与画外的我相对而坐,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我们常常在这里谈论起山峰的美景,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画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