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曾不著纤埃,拂拭磨砻心已灰。
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下面分别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光芒曾不著纤埃,拂拭磨砻心已灰。”

  •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光芒”比喻才华或成就,”纤埃”意指微小尘埃,象征微不足道的成就或利益。”拂拭磨砻”则形容经过一番努力后感到疲惫、灰心,不再有追求的欲望。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功名利禄时,虽然有所追求但最终因为认识到这些外在之物的虚无而心生厌倦,不再执着于这些看似重要的事物。

第二句:“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 注释:秋天的夜晚,猿猴的哀鸣和月亮的皎洁构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孤独感,似乎在问自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他又能与谁一同欣赏这份美景呢?”妙高台”可能是指某个高处的观景台。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秋夜中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孤独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第三句:“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像孤云和野鹤这样的自由自在之物,不会选择留在这个喧嚣的人间世界。这里的“孤云”和“野鹤”都是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表示诗人不愿被世俗束缚。
  • 赏析:这句诗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华的超脱。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批判和不满。

第四句:“吾观自古人亦苦,世人皆欲杀身留。”

  • 注释:诗人观察到自古以来的人们都很苦恼,他们都想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里的“世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类。
  • 赏析:这句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痛苦,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他对人生苦难的同情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