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
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沔禅人之雁荡”,是首联,“沔禅之”即指临川郡,在江西省北部,赣江支流抚河下游北岸。临川是王勃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泛指江南一带。“雁荡”指浙江温州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为太行山余脉延伸入海的产物。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颔联写诗人于雁荡山的所见所感。“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两句中,诗人以秋风萧瑟、落叶纷纷的雁荡山水作背景,描写了诗人驱马登山的所见:只见秋风萧瑟,林木凋零,秋意渐浓,诗人正骑马攀登着雁荡山。诗人用“木落”一词,既点出了雁荡山秋季的特点,又渲染出一派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尾联写诗人登上雁荡山山顶,放眼四望,看到一片良田沃野。“村草”指的是山脚周围村庄里的草地。“步头”“大方”都是形容良田的词汇。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望去,四周田野开阔,到处都长满了庄稼。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希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答案】
示例一:这是一首咏景抒怀诗。前两句写诗人登山所见的秋天景象;后两句写诗人登高远眺,看到一片良田沃野。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感慨。
译文:
秋风萧瑟,树叶凋落,雁荡山一片秋色,我骑上快马,向山上奔驰。山脚下的村庄草长得很茂盛,挡住了我前进的路。而远处却有大片肥沃的土地。
赏析:
首联“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开篇即点明季节,“风高”点出秋风萧瑟,天气转凉;“木落”写出秋意已深的景象。“鞭起无依穴鼻牛”,写诗人驱马登山,但山下村落草长得很茂盛,挡住了他前进的路。“无依”表明诗人孤独,“穴鼻”说明牛很驯服。“鞭起”二字暗示出诗人的无奈和惆怅。
颔联“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写诗人登上雁荡山山顶,放眼四望,看到一片良田沃野。“村草”指的是山脚周围村庄里的草地。“步头”“大方”都是形容良田的词汇。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望去,四周田野开阔,到处都长满了庄稼。这一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感慨。
尾联“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中的“秋”字照应了前句“木落”二字,同时与下句中的“大方”遥相呼应。诗人由山脚的村庄想到远处的良田,由眼前看到的良田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