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观九年,葫芦按水。
无计脱身,强分皮髓。
只履恓恓何处归,月明后夜思熊耳。
【注释】
壁观:指隐居。
葫芦:比喻人的身体或精神,按水:比喻束缚。
无计脱身:无法摆脱困境。
皮髓:比喻肉体和精神。
只履:古人丧服中的一种,形似鞋而小,四周有带子。恓恓:忧惧不安的样子。熊耳: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壁观九年”,意为隐居生活已经持续了九年时间。这里的“壁观”是指隐居的生活状态,即远离尘嚣、静心修行。九年的时间虽然不算短,但对于一位追求精神境界的隐士来说,却只是短暂的一段经历而已。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情。
“葫芦按水。”一句中的“葫芦”比喻人的身体或精神,“按水”则是指被束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已经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如同被束缚在水中的葫芦一样无法挣脱。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挣扎,也表现了他对于解脱之道的追求。
第三句“无计脱身,强分皮髓。”意为无法逃脱现实的困扰,只能勉强地维持自己的生命。这里的“皮髓”比喻肉体和精神的结合,强调了人生在世的痛苦和无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和痛苦,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
第四句“只履恓恓何处归,月明后夜思熊耳。”意为只有一双破旧的鞋子,不知该往何处寻找归宿,只有在月光下思念着熊耳山。这里的“只履”指的是一双破旧的鞋子,象征着诗人的贫困和孤独。熊耳山是一处名胜古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宿和理想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
这首诗以隐居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解脱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