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义汉,谁识你。
口吃耳聋,驴拗到底。
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
大法下衰,污人唇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歌的理解来分析其艺术手法。

首先看第一句,“无义汉”是借指那些不讲理的人。“谁识你”就是“谁了解你”。这是一句反问的话,意思是:这些人不懂事,不懂得什么是是非曲直。

第二句,“口吃耳聋,驴拗到底”,意思是说这些不讲理的人,他们说话口齿不清,耳朵也听不见,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像那头固执的驴一样。

第三句,“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意思是说,他们虽然这样固执,但是却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因为一旦有了是非观念,就很难再洗刷干净了。

最后一句,“大法下衰,污人唇齿”,意思是说在大的法则之下,这些人的行为就会变得卑劣不堪,他们的言行就会影响人的品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它以尖锐辛辣的笔调讽刺了那些不讲理的人。全篇共五句,每句都是对那些不讲理的人的讽刺。

第一句是借指那些不讲理的人。“何义汉”,即不知义理的人或不讲理的人。“识”,知道,了解。

第二句,用“口吃”“耳聋”比喻那些不讲理的人,“驴拗到底”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顽固不化、执己之见的特点。

第三句是说,即使他们这样偏执、固执,但他们却难以摆脱这种偏见。“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观念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他们所坚持的所谓是非观念就难以被消除。

第四句是说,这些人在大的法则之下行为卑劣,他们的所作所为会污染人的品行。“大法”指佛教的教规、戒律等。

末两句,诗人用“污人唇齿”的比喻,说明这些人的行为不仅玷污了自己的品行,而且也会伤害他人。“大法下衰”,意谓在佛法衰败的时候,这些人的行为更加恶劣;“污人唇齿”则是说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污染了人们的品行。整首诗通过对这类人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

示例1: 这组偈颂诗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讲理的人而作的。作者用尖刻的语言揭露了这些人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示例2: 全诗共五句,每句都是对那些不讲理的人的讽刺。第一句是借指那些不讲理的人。“何义汉”,即不知义理的人或不讲理的人。“识”,知道,了解。第二句,用“口吃”“耳聋”比喻那些不讲理的人,“驴拗到底”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顽固不化、执己之见的特点。第三句是说,即使他们这样偏执、固执,但他们却难以摆脱这种偏见。“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观念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他们所坚持的所谓是非观念就难以被消除。第四句是说,这些人在大的法则之下行为卑劣,他们的所作所为会污染人的品行。“大法”指佛教的教规、戒律等。末两句,诗人用“污人唇齿”的比喻,说明这些人的行为不仅玷污了自己的品行,而且也会伤害他人。“大法下衰”,意谓在佛法衰败的时候,这些人的行为更加恶劣;“污人唇齿”则是说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污染了人们的品行。整首诗通过对这类人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