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烟尘终载静,江南花木四时荣。
不须特地分疆界,万里山河似掌平。
塞北的战乱已经平息,江南的花木四季常青。
不必特地划分疆界,万里江山就像平地。
注释:塞北、江南:泛指北方和南方,这里代指南方和北方。
不须:不必。特地:特意。
分疆界:划分国土界限。
万里山河:辽阔的大地。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颂古八十二首》中的第六十九首。这首诗通过对塞北和江南的不同景象进行对比,展现了战争对两地生活的影响。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国家领土完整的看法。
塞北烟尘终载静,江南花木四时荣。
不须特地分疆界,万里山河似掌平。
塞北的战乱已经平息,江南的花木四季常青。
不必特地划分疆界,万里江山就像平地。
注释:塞北、江南:泛指北方和南方,这里代指南方和北方。
不须:不必。特地:特意。
分疆界:划分国土界限。
万里山河:辽阔的大地。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颂古八十二首》中的第六十九首。这首诗通过对塞北和江南的不同景象进行对比,展现了战争对两地生活的影响。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于国家领土完整的看法。
【注释】: 1. 毡拍板,无孔笛。毡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皮制成的,拍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笛子是竹制的,吹奏时发出悠扬的旋律。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2. 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音调,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突然的变化或者突发的情况
【注释】 宣:宣布。兴化:唐代宗室支派,以宣城(今安徽宣城)为郡。问答图:即《宣和画谱》所载之《宣和画谱》卷五“宣和画谱”中的《宣和画谱》。庆会:指君臣欢聚庆贺。豁:开。全机:万事皆通的意思。百亿:形容极多。乾坤:指天地之间。光辉:光彩照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赞美宣纸的质地、色泽和神韵,表达了对宣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用“庆会”二字,把宣纸放在君臣欢聚庆贺的场合下赞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冤仇和债主的相遇,中间两句写双方矛盾冲突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双方和解的过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冤有头”是说:仇怨有原因。“债有主”是说:债务有欠方。“天然欲访庞翁”是说:天生要见这个老翁。“恰好撞著此女”是说:恰恰遇见了这个女子。“揣尽家私,瓜甜蒂苦。”是说: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结果却得到了不甜的瓜果,原因是:把甜的瓜蒂也挖出来吃掉了
注释 - 肃宗:指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 - 问忠国师:指的是向忠信的和尚询问关于调御之道。 - 十身调御图赞: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指通过修习“十身调御”,以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万乘:古代帝王的尊称,指代皇帝。 - 垂衣而治:形容皇帝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让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 - 答处太颟顸:回答得太过马虎,没有认真对待。 - 十月清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
【注释】参药山:即药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图赞:指绘画作品的题赞。黑豆:形容黑云。 青松:松树。癯然:瘦削的样子。老比丘:年老的和尚。吾无隐:我无处躲藏。云水曲周遮:指佛教中所说的云遮雾绕的神秘境界。周遮:遮蔽。傍人眼里花:指佛家的花果世界。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山景色之神奇、美丽和神秘。 首句“黑豆数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药山上空浓密的云雾,仿佛是无尽的黑豆。这里的“黑豆”既指自然界中的云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藏头露影问来由”意思是:你隐藏的身影,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却把西江尽力酬”意思是:我却要用西江水来尽情地报答你。“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是说,我回头望去,天地好像都变得狭窄了,自己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不知道身在哪里。 注释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庞居士、马大师、图赞、西江、御街。赏析中应抓住关键词展开,如“庞居士”是这首诗中的人物
这首诗描述了庞居士全家外出求神拜佛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图赞”表示寻求帮助和祝福。 第一句:“神出鬼没,接响承虚。” 这里的“神出鬼没”形容庞居士的家人们行动神秘莫测,如同神仙一样不可捉摸。而“接响承虚”则形容他们的行为灵活多变,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第二句:“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这里的“火络”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法术或者势力,而“邪法难扶”则表示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被轻易抵挡或消除。
【注释】 黄檗:即黄檗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别称。礼佛掌宣宗图赞:是黄檗禅僧对唐宣宗所作的颂诗。 七赤之躯:指宣宗皇帝的体貌特征。 额有圆珠:额头上像圆珠一样明亮发亮。 问著便掌,胆大心粗:意思是说,宣宗皇帝一见到禅师就敢于下拜,其胆量和心胸都十分粗犷豪放。 不是大中天子:意谓不是正统的天子。 几乎唤马作驴:比喻宣宗皇帝昏庸无能,连马都不如。 大家水底按葫芦
【诗句释义】 文宗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 译文:皇上询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美之词。 注释:终南山,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蛤蜊,这里指蛤蜊图,即蛤蜊形的图画。文宗,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的年号是会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写的一首应诏诗。诗中“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
注释:赵王拜访赵州,赵州不让他坐上禅床(即佛像前的蒲团),用此来赞颂他坚贞不屈的品格和高风亮节。 译文:赵王前来访问赵州,赵州却不让他坐在禅床上。他以这种态度来赞扬他的坚贞不屈、高洁的品格。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赵王与赵州之间的对话,展现了赵王对赵州的敬佩之情。赵王来访赵州,本应受到尊重,但他却拒绝让赵王坐在禅床上,这体现了赵州的高洁品格。诗中的“七百甲子老翁”指的是赵州已经活了七百年
诗句: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 1. 逐句释义: - 青郊鸣锦雉:描述了在青翠的郊野中听到锦鸡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绿水漾金鳞:形容清澈的水面反射着金色的鱼鳞,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美丽宁静的感受。 - 安得郢中客:表达了诗人渴望能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郢州(古代楚国地名)客人来到此地,与他共赏春光。 - 共歌台上春: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台上吟唱春天的美好
【注释】: 辽空:辽远的空阔。辽空一箭九重城:辽空旷远的一箭,射向九重的城门,形容辽远、深奥或高不可攀。雪老:指冬天,雪已消融。门风:指朝廷的威仪。禁班:指朝廷的官署。宣号令:传达皇上的号令。浑不许人行:完全不允许人通行。“浑”同“全”,“浑不许”即完全不允许。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辽空旷阔的一箭射出,射向九重的城门,而门风凛冽,威仪显赫,令人敬畏。同时
【注释】 《颂古百首》是南宋诗人林同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组诗之一,共一百首。每句一韵,每韵一句。 其六十十六:一日须来三五度,有时欢喜有时嗔。 改头换面休疑著,元是尖檐帽下人。 【赏析】 《颂古百首》是南宋诗人林同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组诗之一,共一百首。每句一韵,每韵一句。 “一日须来三五度”:每天要来三五次。 “有时欢喜有时嗔”:时而高兴时而生气。 “改头换面休疑著”:改变一下容貌,不要怀疑。
释义:此行不要期待何时归来,此行应当去五台山。 若路过曼殊和尚放光的地方,请殷勤的为我记载回来的路途。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行程的期待和决心。"此行莫拟几时回",表明诗人对于未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并不担心会有什么变故。"此去应须到五台",表示诗人坚信此次出行将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若过曼殊放光处",则表明诗人希望在旅途中能够遇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人物,增加旅程的乐趣
【注释】睦州:今浙江建德。吴音:指吴地方言,即江南一带的方言。广南蛮:指岭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 译文:我曾在睦州关外叩门求见,对恩人却忘恩负义,等闲视之。听说吴地的口音全都变了,语言已经和南方少数民族的语音相似。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在睦州的所见所闻,勾起他对过去生活的追思与感怀。“昔年曾扣睦州关,负义忘恩当等闲。”诗人回忆往昔曾在睦州(今属浙江)关外叩门求见,对恩人却忘恩负义
声如鸣玉静边闻,谁信幽人不见君。 花到海棠将寂寞,绣衣犹把麝香熏。 注释: - 鸣玉: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 幽人:隐居之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花到海棠:指海棠花盛开的景象。 - 寂寞:孤独冷清。 - 绣衣:古代官员的官服,这里指诗人自己的服饰。 - 麝香熏:麝香的气味,常用来比喻人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一百首 其七十二”为题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