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猛利难亲近,漾笠中流验作家。
忆昔高人何处去,夜深和月过平沙。

【注解】

偈:梵语的音译,指佛教的韵文。颂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体裁。偈颂就是佛家诵经时所唱的诗,内容多与佛事有关,以四言、七言为多。“道人”指和尚。“猛利”是形容和尚性格刚烈,不易接近。“漾笠”是泛指和尚头上戴的斗笠。“验作家”是指检验和尚的修行成果。“忆昔”是回忆过去的事情,“高人”是古代对学识渊博的人的尊称,“何处去”意思是问到哪里去了。“夜深和月过平沙”是说在夜晚月光下走过沙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一幅夜晚过沙漠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沙漠中的月亮,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执着和对高僧的怀念之情。

首句“道人猛利难亲近”,诗人用“猛利”来形容和尚的性格,表示和尚的性格刚烈,不易接近。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修行之路充满了艰辛。

次句“漾笠中流验作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沙漠中,和尚们头顶的斗笠就像是一片漂浮的水草,他们在这片水草中行走,就像是在河中游泳一样轻松自如。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沙漠的景象,也表达了和尚们修行的心境。

第三句“忆昔高人何处去”,这句诗是诗人的回忆之词,回忆起过去的高僧已经离去,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怀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夜深和月过平沙”,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月光下走过沙漠的景象。这句诗既描绘了沙漠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沙漠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和对高僧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