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满芳波绿满蹊,公馀无事似幽栖。
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
胸次九流如镜净,壁间片锦与花齐。
云霄别有清华地,早晚朝车过竹溪。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
红满芳波绿满蹊,公馀无事似幽栖。
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
胸次九流如镜净,壁间片锦与花齐。
云霄别有清华地,早晚朝车过竹溪。
注释:
- 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林节推(或称林子乔)搭建了一个小亭子在水边和树木之间。
- 红满芳波绿满蹊,公馀无事似幽栖:红色点缀着美丽的波浪,绿色覆盖着小径。闲暇之余,似乎回到了宁静的隐居生活。
- 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站在水池旁洗砚台,看着鱼儿跳跃;坐在竹子旁办公,听着鸟儿的叫声。
- 胸次九流如镜净:心胸宽广,如同镜子一样明亮。
- 壁间片锦与花齐:墙壁上的一片锦绣与盛开的花相映成趣。
- 云霄别有清华地:天空中有着特别美丽的地方,即“云霄”。
- 早晚朝车过竹溪:早晚都有朝圣的车经过竹林小溪。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林节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其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首句“林节推架轩扁水木清华”直接点明了林节推的雅致生活,他在水边和树木之间搭建了一个小小的亭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环境。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通过颜色和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第二句“红满芳波绿满蹊,公馀无事似幽栖”则将目光从外部景观转向内心世界,通过色彩的渲染,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这里的“红满芳波绿满蹊”形容的是周围景色的美丽,而“公馀无事似幽栖”则表达了诗人在公务之余,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如同隐居一般。
第三四句“临池洗砚看鱼跃,对竹坐衙闻鸟啼”则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美景,还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如观赏鱼在清澈的池塘里欢快地跳跃,听到鸟儿在竹林中自由地歌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感到诗人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情趣。
最后两句“胸次九流如镜净,壁间片锦与花齐”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九流”指的是道家的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而“镜净”则暗示了诗人的心灵如同明净的镜子一般,能够清楚地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壁间片锦与花齐”则形容了书房墙上精美的画作和花卉装饰,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两句“云霄别有清华地,早晚朝车过竹溪”则是对整个场景的升华。这里的“云霄”意味着天空中的某个特殊地方,可能是诗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而“早晚朝车过竹溪”则表达了无论何时,都会有朝圣的人经过这片竹林和清溪,这象征着这个地方的神圣和重要。整首诗以赞美林节推的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景色、人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好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