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一代错商量,抖擞瞿昙烂肚肠。
三昧火熏三毒火,家私那许外人扬。

【注释】:

“焙经”:烧制经书。

“瞿昙”,古印度语,意为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烂腹肠”:喻指学问渊博。

“三昧火熏”:三昧是梵文的音译,意为禅定。三昧火熏,即以禅定之心熏染三毒之火。

“家私”:家产,财富。

“那许外人扬”:岂能让别人炫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烧经书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学问、财富和名誉的看法。

前两句描述了僧人烧经书的过程。首先,他需要准备一些易燃物,如纸、木炭等,然后将经书放在易燃物上,点燃火焰。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艰辛和考验。因为经书是极其珍贵的物品,一旦烧毁就无法恢复,所以僧人在烧经书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第三句“瞿昙烂腹肠”是对这位僧人学识渊博的形象描绘。他的学识如同佛祖释迦牟尼一样高深莫测,令人敬畏。这里的“烂腹肠”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烂肚子,而是比喻他的学问如同一个装满智慧的肚腹,无法用言语来衡量。

最后一句“家私那许外人扬”表达了僧人对财富和名誉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财富和名誉是家族的遗产,不应该轻易地与他人分享或炫耀。这里的“家私”指的是家族的财产,而“外人”则是指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僧人认为,这些财富和名誉应该由他自己来支配和享受,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他人的炫耀资本。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烧经书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学问、财富和名誉的看法。他认为学问是最宝贵的财富,不应该被轻易地消耗或浪费;他认为财富和名誉是家族的遗产,不应该被他人随意炫耀或争夺;他还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认为这是修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价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