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
咄哉老云门,多却末后句。
桃花浪暖禹门高,霹雳一声烧尾去。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偈,梵语“偈”的意译,意为诗歌。本指佛教中的唱赞词或佛经中的文字,后来也用来泛指诗、文。

洞山离查渡:洞山寺是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发源地,离查渡为临济寺所在地。离查渡,在今江西上饶市广丰县西三十里。

咄哉老云门:咄哉,感叹词,用于赞叹。云门,即云门寺,在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南郊。

多却末后句:多却,多出。末后句,即结尾的句子。

桃花浪暖禹门高:桃花浪,即桃花汛,指桃花水。禹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大禹陵附近,相传是大禹治水的终点。浪暖禹门高,指洪水滔滔直上,势如破竹。

霹雳一声烧尾去:霹雳,雷电。烧尾,传说中的龙王的尾巴。烧尾,这里指龙王的尾巴。

【赏析】

此诗写于唐贞元年间(785-804),作者与慧寂同游庐山,偶见洞山寺,遂作此偈颂以记之。

全诗分两节。第一节以“八月二十五”,点明时间,交代出游的原因,并点出所到之地。次节则通过对比手法,赞扬了洞山寺和云门寺,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禅门大师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离查渡”,在江西上饶市广丰县西三十里。这首诗是作者与慧寂同游庐山时所作,当时正值八月二十五日,他们来到离查渡这个地方。“洞山离查渡”四字表明了他们的目的地。“离”在这里有离开的意思,“查渡”是江西上饶的一个地名,所以这四字连在一起就是说他们来到了江西省上饶市的一座寺庙——洞山寺。

第二句“咄哉老云门,多却末后句”是对前句的回应。“咄哉”是感叹词,表示对某事感到惊讶或者赞叹。“老云门”是指云门寺里的那位僧人。“多却末后句”是说这位僧人讲了很多很多的道理,但是却没有讲到最核心的道理。“末后句”就是最后一句话,也就是整首诗的最后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僧人虽然讲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却没有讲到最重要的那一点。

第三句“桃花浪暖禹门高,霹雳一声烧尾去。”则是对云门寺的一种赞美。“桃花浪暖禹门高”是指黄河的水涨得非常快,就像桃花一样翻滚着波浪。“禹门高”是指黄河的源头位于山西省的平陆县,而黄河的入海口就在江苏省的启东县,因此被称为禹门。这里的“禹门”指的是黄河的河口处。“桃花浪”是指黄河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翻滚着波浪。

第四句“霹雳一声烧尾去”则是形容云门寺的壮丽景色。“霹雳声”是指雷声,这里用来形容云门寺的宏伟壮丽。“烧尾去”是指云门寺的山体就像是一条龙的尾巴一样被烧掉了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云门寺的山体就像一条龙的尾巴一样被烧掉了一部分,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洞山寺和云门寺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大师的风采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大师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