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归冥寞,斯文转寂寥。
声名昭信史,功业在清朝。
遗表祈天切,忠魂入地遥。
九重思亮直,应作楚辞招。
【注释】
- 忠文洪相公挽辞 其二:指宋代洪皓的《忠文洪相公挽词二首》之二,洪皓(1088-1155),字景伯,南宋大臣。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因反对和议被贬,后官复原职。此诗是他为洪氏作挽词时所写的。2. 冥寞:虚无飘渺,不可捉摸。3. 斯文:这里指文化或学问。4. 昭信史:使历史信史昭彰。5. 清朝:指宋朝,即洪皓所处时代。6. 遗表:遗表是古代臣子给君王上疏请求追谥、褒扬的文字,称为“遗表”。7. 九重:皇帝所居的内宫,又称“宸居”,借指皇帝。8. 亮直:正直。9.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之作。10. 招:召唤。
【译文】
盛德归虚无,斯文转寂静。
声名显历史,功业存朝廷。
遗表恳求天,忠魂入地下。
九重思明正,当作楚辞招。
【赏析】
这首诗是为南宋大臣洪皓所作的挽词。洪皓一生刚直不阿,有“直言敢谏”的美誉,曾因反对宋钦宗与金朝议和而被贬至岭南。后来,宋高宗即位,洪皓被召回京,重新担任了官职。但不久又因反对与金朝议和而再次被贬。公元1160年,洪皓在流寓崖州(今海南省三亚)期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洪皓死后,宋孝宗命人为他撰写挽词,以表彰他的忠诚和功绩。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首句“盛德归冥寞”,意思是说洪皓的美德已经归于寂寥虚无。这里的“冥寞”并非实指虚无,而是指洪皓的美德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境界,达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第二句“斯文转寂寥”,意思是说洪皓的文化成就已经超越了寂寥虚无。这里的“斯文”是指文化或学问,而“寂寥”则是对空虚无意义事物的形容。第三句“声名昭信史”,意思是说洪皓的声名已经昭彰于历史的记载中。这里的“声名”是指名声和名誉,而“信史”则是指可信的历史记载。第四句“功业在朝廷”,意思是说洪皓的功业已经留存于朝廷之中。这里的“朝廷”是指国家的政治中心,而“功业”则是指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五至八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洪皓的人格魅力和他生前的事迹。第五句“遗表祈天切”,意思是说洪皓为了请求皇帝追谥、褒扬自己的功绩和德行,写下了一封充满诚意的遗表。这里的“遗表”是指大臣给君王上疏请求追谥、褒扬的文字,称为“遗表”。第六句“忠魂入地遥”,意思是说洪皓的灵魂已经进入了地下世界,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这里的“入地”是指进入地下世界,而“忠魂”则是指忠诚的灵魂。第七句“九重思亮直”,意思是说皇帝深深怀念着一个忠诚正直的人。这里的“九重”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内宫或朝廷,而“亮直”则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第八句“应作楚辞招”,意思是说应该用楚辞的形式来召唤一位贤良之士。这里的“楚辞”是指一种诗歌形式,而“贤良之士”则是形容一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这首诗通过赞美洪皓的品德、才能和他生前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那些具有高尚品德、才能出众的人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只有那些真正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谋福利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