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禾正熟,三日雨滂沱。
畎亩黄云失,沟塍白水多。
岂知民已病,犹苦赋重科。
父子难相保,流离可奈何。
【注释】
九秋:秋天,这里指晚秋。禾正熟:稻谷已经成熟。三日:连下三天的雨。畎亩:田间地头。黄云:稻田被水淹后,泥土变成黄色。沟塍:田埂。白水多:水淹没了田间的土埂和水沟。
岂知:哪里知道。民已病:百姓已经病苦。犹苦:还愁,仍然愁苦。赋重科:赋税沉重。父子:指农民与他们的儿子。难相保:难以相互保护。流离:流落失所。
【赏析】
此诗是唐代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皆写遭灾之后农民的痛苦生活。首联点出时令,说明诗人是在秋季,即九月的时候写的这首诗;二、三两联写因天灾导致的结果,即农民们遭受到的自然灾害,以及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尾联抒发诗人对农民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九秋禾正熟,三日雨滂沱。” 这句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田野里成熟的庄稼遭到大雨冲刷的景象。九秋是指深秋,也就是农历八月、九月间。这个时候,稻谷应该已经成熟了,可是却连续下三天大雨,将成熟的稻谷全都冲刷掉了,这是农民们最痛苦的事情。“禾正熟”指的是稻谷已经成熟,而“三日雨滂沱”则表示这一场大水持续了三天,而且非常之大。
“畎亩黄云失,沟塍白水多。” 这句诗描述了农民们因为这场大雨而导致田地被水淹没的情况。“畎亩”是指田间地头,“黄云”指的是稻田被水淹后泥土变成黄色,“沟塍”就是田埂,“白水多”则表示水淹没了田间的土埂和水沟。
“岂知民已病,犹苦赋重科。” 这句诗则是说农民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受到了如此严重的灾害,还仍然愁苦于沉重的赋税。“岂知”在这里表示农民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如此严重的灾害。“犹苦”则是表示农民们还愁苦于沉重的赋税。“赋重科”就是指沉重的赋税。
“父子难相保,流离可奈何。” 这句诗则是说农民们无法相互守护,只能流离失所了。“父子”表示父子两人,“难相保”则是表示他们很难相互守护在一起,“流离”是指流落失所,“可奈何”则是表示没有办法。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农民们在遭遇大水之后所经历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