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虽设不曾关,时有忘机客往还。
风送钓舟来北渚,雨催樵子下西山。
生前富贵何劳美,身后声名亦是闲。
万虑消除心自在,从教人道我疏顽。
柴门
柴门虽设不曾关,时有忘机客往还。
风送钓舟来北渚,雨催樵子下西山。
生前富贵何劳美,身后声名亦是闲。
万虑消除心自在,从教人道我疏顽。
注释: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
- 时有忘机客往还:不时有一些忘记机巧的客人来往。
- 风送钓舟来北渚:微风吹送着渔船来到北边的水边。
- 雨催樵子下西山:细雨催促着樵夫下山回家。
- 生前富贵何劳美,身后声名亦是闲:活着时追求富贵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死后名声又有何用?
- 万虑消除心自在:将所有忧虑都消除掉,心情自然轻松自在。
- 从教人道我疏顽:任凭人们说我疏懒顽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思想的五言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态度。
首句“柴门虽设不曾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虽然有柴门的存在,但并未关闭,说明这里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地方。这种宁静的环境让人忘却外界的纷扰,心灵得以放松。
第二句“时有忘机客往还”,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宁静与和谐。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一切功利之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通过这个句子,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第三四句“风送钓舟来北渚,雨催樵子下西山”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微风吹拂着渔舟,带着它来到了北边的水边;细雨催促着樵夫下山回家。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诗中的美感,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五六句“生前富贵何劳美,身后声名亦是闲”则是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他认为,活着的时候追求富贵并不值得炫耀,死后名声又有何用?这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万虑消除心自在,从教人道我疏顽”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这里的“万虑消除”意味着诗人已经将内心的烦恼全部清除,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诗人因此感到自豪,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认为自己是疏懒顽固的。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名利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看淡的心态。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