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寥寥孰可宗,唯知溪上有溪翁。
乾坤尽入文心里,今古同归醉眼中。
梅子熟时明祖意,竹君多处振清风。
野人祇是空相忆,浙水闽山信不通。
寄林竹溪
四海寥寥孰可宗,唯知溪上有溪翁。
乾坤尽入文心里,今古同归醉眼中。
梅子熟时明祖意,竹君多处振清风。
野人祇是空相忆,浙水闽山信不通。
注释:
- 四海寥寥孰可宗:四海之内,何处可以找到真正的宗师?这是一个反问,表达了对真正大师的渴望和对当前学术风气的不满。
- 唯知溪上有溪翁:只有知道溪上有一位名叫溪翁的人。这里的“溪翁”可能是作者的自喻,表示自己只是知道溪上的这位高人。
- 乾坤尽入文心里:天地万物都融入了文人的思想之中。这里的“文心”可能是指文人的精神世界或文学创作的内在要求。
- 今古同归醉眼中:古今之事都汇聚在诗人的醉眼之中。这里的“醉眼”可能是指文人对世间事物的感悟和理解。
- 梅子熟时明祖意:等到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明确祖先的意志。这里的“明祖意”可能是指在特定时节或情境下,能够更好地理解祖先的思想或教诲。
- 竹君多处振清风:竹子茂盛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清风拂面。这里的“清风”可能是指清新脱俗的文人气息或道德修养。
- 野人祇是空相忆:我只是在空想中怀念着你。这里的“野人”可能是指作者自己,表示自己只是在想象中怀念那位知己。
- 浙水闽山信不通:浙江的水路和福建的山川,我至今也无法通达。这里的“不通”可能是指作者无法亲自前往探望那位知己,表达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溪上高人的怀念,表达了他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当时学术风气的不满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知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