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驱驰足自怜,壮怀消歇在花先。
暖床寂寞听风雨,孤负清明又一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韩偓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与李商隐、杜牧、罗隐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富有情感色彩,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客路驱驰足自怜,壮怀消歇在花先。
- “客路驱驰”指的是在外旅行或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四处奔波的辛酸和无奈。
- “足自怜”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不幸感到哀怜,可能是旅途的劳累或是生活的压力让他感到心疼。
- “壮怀消歇”意味着宏伟的抱负和豪情壮志已经消退,这里的“消歇”可能是指被现实消磨或被挫折打击。
- “在花先”可以理解为在美好事物之前,暗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希望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能找到一丝慰藉。
- 暖床寂寞听风雨,孤负清明又一年。
- “暖床寂寞”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冷清的场景,可能是在家中或者某个安静的地方独自度过。
- “听风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声的聆听,可能在雨声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 “孤负清明”意味着未能好好享受春天清明时节的美好时光,可能是由于生活的艰辛或其他原因错过了这个时节应有的欢乐和清新。
- “又一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表达了对过去一年中错过或未能做到之事的遗憾。
韩偓的《清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外奔波的辛酸、壮志难酬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意象,如“客路”、“壮怀”、“花”、“风雨”,以及“清明”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