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风光总入诗,今年何事燕归迟。
繁花犹未竞春色,百舌最先啼晓枝。
深导竹渠防雨涨,密扶花架恐风攲。
人生三万六千日,莫负芳菲少壮时。
注释:
戊辰闰正月:指农历正月,因当年是闰月,所以称为“闰正月”。
茅屋风光总入诗:茅屋虽然简陋,但风景优美,都能成为诗歌的题材。
今岁何事燕归迟:今年春天燕子回来得晚。
繁花犹未竞春色:繁花尚未盛开,与春天的色彩相比还略显稚嫩。
百舌最先啼晓枝:百舌鸟是春天最早的鸣禽,它最先在清晨的树枝上啼叫。
深导竹渠防雨涨:深深地挖开竹筒,以防雨水涨满。
密扶花架恐风欹:小心翼翼地扶着花架,以防风吹动。
人生三万六千日:人的一生大约有三万六千天。
莫负芳菲少壮时:不要辜负这美好的青春年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以“茅屋风光总入诗”开头,描绘了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接着,诗人以“今年何事燕归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因为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复苏,燕子归来也象征着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两句“繁花犹未竞春色,百舌最先啼晓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里诗人将繁花、百舌鸟、晨曦等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魅力。而“深导竹渠防雨涨,密扶花架恐风欹”则是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精心安排,旨在确保自己能够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
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莫负芳菲少壮时”则是诗人对生命的感叹和期许。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只有珍惜青春年华,才能不负韶华。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