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去看沃洲梅,门锁寒云径锁苔。
只待百花都谢了,清和时节我归来。
注释:
- 别白云养恬斋:告别白云养恬斋,即离开养恬斋。
- 扁舟去看沃洲梅:乘着船去观赏沃洲的梅花。扁舟:小船。沃洲:地名。
- 门锁寒云径锁苔:门前的小路被冷云封锁,长满青苔。锁:用栅栏或篱笆围起来。
- 只待百花都谢了:等到百花凋零时。
- 清和时节我归来:在清和的季节里我回来。清和:天气晴朗温暖、空气清新和煦。
扁舟去看沃洲梅,门锁寒云径锁苔。
只待百花都谢了,清和时节我归来。
注释:
《三月三日寒食》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注释: - 三月初三: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清明节前的一个节日,此时天气开始转冷。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这一天禁止生火,人们要吃冷食来纪念古代的忠臣和先烈。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这里指战报送达的消息。 - 江东捷
有所思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注释: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杨柳枝词 其三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住,那管千丝又万丝。 注释:渭水桥边是送别的地点,送别时人们折断柳枝赠予离别的人,以表达不舍之情。笛中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如果能够将分离的情感拴住,就不会再去想那些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渭水桥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留恋和不舍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折柳赠别这一传统习俗
诗句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译文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回到故乡人们会询问都城的情况,飞蝗是打不到西湖的。 襄阳一定有胜利的消息,风吹过军营传来战鼓声。 ``` 注释输出:送用上人 其二 ``` 归去人应问上都,飞蝗飞不到西湖。 襄阳应有班师日,□□风传幕有乌。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塞雁南来已北归: 描述了一群大雁从北方飞回南方的迁徙情景。"塞雁"指的是北方的燕子,而“南来”和“北归”则表示季节的转换与地理的移动。这种景象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人的迁移。 2. 乡心空逐暮云飞: "乡心"指的是对故乡的思念,"空逐"则表达了这种思念没有实体地随风飘荡。"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思乡之情,如黄昏时分的游子思家情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
注释:一阵杨花飘落,让人感到一阵愁绪。我坐在绿荫之下,停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不要嫌弃那些不折的柳枝赠给我,因为有黄莺在上面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小诗。首句写杨花,次句写舟行,三句写岸上之景,末句写岸上之鸟。全篇以杨柳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用“一阵”来渲染杨花飞落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同时“柳”与“愁”谐音,所以杨花又暗指人的离愁别恨
【注释】: 绿苞初结——绿苞,即牡丹花苞,刚长出。千叶夭桃——夭桃,指桃花,夭桃即早开的桃花。烂熳红——烂熳,盛开的样子;烂熳红,指花朵盛开而颜色艳丽如火。海棠——一种名贵的花卉。“芳”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香气”。芳意懒——意思是说,虽然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但是没有一点香气。柳花无力受春风——柳树的嫩枝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春天来临时,柳絮飘飞,非常迷人,人们常说:“柳花似雪”。这里的“柳花”
注释:天上纤柔的柳枝挑起了新愁,青眼鹅黄忆起旧时游历。只有长长的丝带牵不断,洛阳城里映照着朱红楼台。 赏析:此诗为《杨柳枝词》其一。诗人以“天纤”、“长丝”作比喻,描绘出一幅杨柳依依、情意绵绵的画面;而“牵不断”三字又点明柳条的柔韧,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翔泳堂:即“翔泳亭”,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西岸。2.荷盖:荷叶。3.浥(yì):沾湿,湿润。4.林薄外:树林之外。5.烟景:指夕阳下的景色,烟是雾气的意思。6.淡斜阳:夕阳微暗。 【赏析】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中一种重要的体裁,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而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都十分明确,那就是通过写荷塘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读金錍集:阅读金锡的作品。錍,即“銛”,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水青山总上心:指作者的家乡在江西,那里有著名的庐山,有清澈的白水,有苍翠的青山,这些都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可怜月色夜沉沉:可惜这美好的月夜被黑暗所覆盖。 说向人知路转深:把那些美好的地方告诉别人,道路就变得越来越难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意。 诗的开头两句
麦长绿须桑蕾黄,百禽调舌百花香。 今年笑里逢春色,笑里逢春有几场? 赏析: 《南明道中》是宋代诗人释行海的一首咏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气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首句“麦长绿须桑蕾黄”,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田画面,绿色麦苗和金黄色的桑叶交相辉映,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接着,“百禽调舌百花香”一句,则将春天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百鸟争鸣,百花齐放
【注释】 天姥道中:指从天台山到五泄的路上。天姥,即天台山。 春风陌上野花香:春天的风中夹杂着路边野花的香气。陌上,田畔路上。 目送北归鸿雁行:望着一群大雁向北飞去的身影。 百里青山行不尽:形容山路很长,走不完。行,行走。 隔烟啼鸟又斜阳:隔着烟雾中的鸟儿叫声与落日的余辉相映成趣。隔,隔着;又,又;又,再次。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的诗。诗人沿着一条通往天台山的小径,一路欣赏着沿途的自然美景
注释: 雁云、蛩雨:指秋天的天气。 异乡秋:指在外地,即云南。 君家水石幽:你的家有美丽的山水景色。 时节飘零:时运不济,到处漂泊。 路歧南北,使人愁:因为要往南北两方走,所以使人感到忧愁。 赏析: 此为送别诗,描写了离别时的伤感心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情。 “雁云”两句,写景,以雁云、秋蛩、雨声来烘托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异乡”点明离别之地点
【注释】 天竺:山名。 寂寂:静悄悄的,没有声响。 苍苍:草木茂盛貌。 夜静:夜深。 泉声到石房:泉水的声音传到石头房子里面。 淡月:淡淡的月光。 梦醒:从睡梦中醒来。 枕边:在枕头旁边。 闻得:闻到。 野梅香:山野中梅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的诗。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天竺山上冬天的景象:白云悠悠,树木苍翠;深夜里,泉水潺潺地流到石房;月亮很亮,照进窗户
【注释】: 湖上怀同少野:在湖上思念同少野。同少野,指诗人的好友。 衰柳残阳泊钓船:垂柳已衰,落日将西,停泊着钓鱼之船。 白鸥零落画桥边:白色的鸥鸟零落分散在画桥的一边。 咸平处士梅树:咸平县(治所在今河南临颍)有处士梅树。 不得同看又两年:不能和他在梅花树下一起赏花,已经两年了。 赏析: 此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点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题干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所以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秋天的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秋风阵阵吹过落叶纷纷。江湖之上谁人能体会这寂寞的情怀?大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太白山中有个老朋友啊! 注释: ①怀同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