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果的有真疑,动静寒暄总不知。
枕子蓦然开口笑,钵盂𨁝跳上须弥。
【注】
- 工夫:功夫。2. 果的:确实。3. 真疑:真实疑惑。4. 寒暄:问候,寒暄是古代一种应酬的礼节。5. 蓦然:忽然。6. 𨁝跳:指钵盂从床下跳出来。7. 须弥:山名,意为世界的中心或宇宙的中央。8. 师:僧人。9. 僧徒:出家人。10. 道:佛教中讲的道理。11. 禅:禅宗修行的方法。12. 悟:觉悟。13. 禅悟:禅宗修行的悟性。14. 无为:顺应自然、不造作的意思。15. 有为:人为地做事。16. 心源:本心,即本性。17. 妄念:杂念,非本性。18. 妄想:心中所生之非理之事。19. 空寂:佛学中指虚无寂静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弟子法秀的一首诗,诗中有一段对话,通过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的禅悟和禅宗思想。
首句“工夫果有真疑”,表明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有了真实的疑惑,这是禅宗修行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真正的疑惑,才能引发内心的觉悟。这里的“真疑”不是对世间事物的怀疑,而是对自我、对生命本质的质疑,是对存在的深度思考。
次句“动静寒暄总不知”,表明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于世间的冷暖、世事的变化都不再关心,这种状态是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这里的“不知”,不是对事物的认知,而是对认知的超越,是对世界本质的洞察。
第三句“枕子蓦然开口笑,钵盂𨁝跳上须弥”。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枕头突然开口笑了,一个钵盂从床下跳上了须弥山。这里的“开口笑”和“跳上须弥”都是禅宗修行中的意象,暗示着禅悟带来的内心解放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在禅悟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体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