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注释】
杲:明亮。
关:遮挡,遮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小诗,通过“片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反映诗人的某种心情和感慨。首句写太阳,次句写被云遮住的情景,第三、四句则由“片云”而想到人事,由天及地,由实而虚,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注释】
杲:明亮。
关:遮挡,遮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小诗,通过“片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反映诗人的某种心情和感慨。首句写太阳,次句写被云遮住的情景,第三、四句则由“片云”而想到人事,由天及地,由实而虚,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岩头:指仰山,为南岳衡山名胜之一。密启处:指密云寺的禅门。悟得:悟到。 遮场败露:比喻被揭穿。 万世传:永远流传下去。 【赏析】 《禅人请赞》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组诗的总集。此组诗共四首,分别写仰山、南台、灵隐寺和天柱峰的景色与传说故事。此为其中第二首,全诗如下: 不识岩头密启处,刚言悟得仰山禅。 遮场败露难遮盖,留与儿孙万世传。 译文: 我不认识这密云寺的禅宗开悟之处
【注释】:开旗展阵:指摆好战斗阵势。未睹天颜,指没有见到皇帝。降:投降。神通:佛家指神力和魔力,这里比喻本领。转款:扭转局势。翩翩:轻盈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梁朝大将侯景投降梁武帝萧衍的诗。诗的前两句是写梁军入城的情景,后两句是写侯景投降的过程。全诗以侯景的投降为主旨,通过对侯景投降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侯景投降梁朝的原因。 首句“开旗展阵入梁邦”,写梁军入城情景
【注释】 偈颂十二首 其九: “偈”,即佛经中的颂词,是佛教徒诵读时的韵文,用以宣扬佛法、劝善止恶。本诗为一首佛教颂词,内容涉及佛教戒律。 “封却拄杖头”,意指把拄杖(僧人常执之物)收起来;“结却布袋口”,意指把布袋束紧,防止漏出风声;“禁”指佛教戒律,“铁围山”是比喻牢狱。 “枷上重增杻”,意指在已经戴有枷锁的人头上再加重刑械;“有中拷出无”意指用拷问的方法使有罪者认罪,而无辜者被冤枉
以下是对《颂古五首 其一》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涅槃地狱本无差,只为从来被眼遮。 三脚瞎驴才𨁝跳,镬汤垆炭即吾家。 2. 译文注释: 涅槃和地狱本无差别,只是因为人们常常被自己的眼睛所遮蔽。三脚瞎驴才能跳跃,而我们则常陷入困境,如同煮在锅中的煤炭。 3.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中的“涅槃”和“地狱”象征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水从高处流出高原,浪花拍打云天白茫茫。 清晰明白是真实的消息,未必时人能到达那边。 注释:颂古五首 其一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颂古五首其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注释:颂古五首其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颂古五首其四 水出高原浪拍天,四维上下绝尘烟。分明好个真消息,未必时人到那边。 赏析
【注释】 达磨祖师赞 其二:达磨,禅宗六祖惠能(638—713),禅宗五世祖弘忍的弟子,南宗禅的创立者。此诗为对其在黄梅双峰山东面大雄宝殿面壁九年而未成正果的事迹的评论。西乾,指西方;恶声,指诽谤、攻击之声;钉桩摇橹,指被贬岭南的僧人慧能有志于弘扬佛法,却被人讥笑。 【译文】 还没离开西干寺时,恶语已到处传播。 面壁九年,终于被看穿。 咦,不知骗了多少后人,直到今天还在钉桩摇橹。 赏析:
《颂古三十三首》是宋代诗人释师观的作品。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下面将逐句解读并赏析其内容: 1. 一二三四五六圈: - “一二三四五六圈”可能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循环或周期。这里的“圈”可以理解为循环、圈子,暗示着事物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更新,就像一个完整的循环一样。 - 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偈颂十二首 其十二 得不到的,争着得到。 得到了,忘了那得不到的。 注释: 得:得到,获得 那个:指“道” 既得那个(指悟到“道”):悟到了 忘却者个(指悟到“道”):忘记了得不到的 赏析: 此诗通过一个看似矛盾的逻辑推理来表达“悟道”的过程:先“不得”,再“争得”,最后“忘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描述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物的追求和放弃,但实质上,却是在描绘一个人对于“道”的追求过程。
注释:这个村子里的和尚,只听说过他的大名。他刚露出尾巴,天下人就都讨厌他了。 译文:这个村子里的和尚,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他刚刚露出了自己的尾巴,天下人都讨厌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村中和尚的行为和态度。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却没有实际行动,只是一味地炫耀自己的名声。当他的尾巴露出来后,人们开始讨厌他,不再喜欢他。这首诗通过讽刺村中和尚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注释】 颂古五首 其二:赞美古人。颂,称颂、赞美。五首,指《文选》中的五篇赋。《文选》是南朝萧统编的文学总集。“剖尽”,比喻彻底领悟了。“丧”通“忘”,“丧尽机”即忘却一切机心机巧。“通身不挂一毫丝”是说没有一点杂念和牵绊。“清风步步随身转”,形容心境高远,无拘无束。“明月谁分上下池”,比喻清雅超脱。上池、下池,指水波荡漾。 赏析: 此诗为《文选》中五首赋之一,赞颂古人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情操
【注释】 双髻:指尼姑的发式,因两髻相叠而称。 禅庵:佛教寺院的僧舍。 请:请愿,求见。 恣无明:放纵无明,意即放纵无知。 逞人我:逞行人我,谓以己之长处来与他人比较。 诽释迦:诽谤释迦牟尼。 谤达磨:诽谤达摩大师。 返成话堕:反而落入空话中。 六年:六年的修行。 坐铺:坐禅。 滞货:滞销的商品。 【赏析】 此诗为讥讽僧人不悟佛理,只知口诵心念佛号,却未能真正修得佛法,以致于被世人称为“滞货”
乌豆眼睛生铁面,直向孤峰顶上。 将无米饭塞断天下衲子咽喉,固是家常,因甚更教人参个一归何处。 吽,忆著江南三月天,马塍西畔春无数。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宗大师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是对每句的逐字释义和赏析: 1. 乌豆眼睛生铁面: - “乌豆”可能是指黑色的豆子,这里用来比喻某种颜色或特征。 - “眼睛生铁面”形容一个人的脸色或者表情,像铁一样坚硬无情
【注释】 大觉禅师祖雍长老请:大觉禅师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师父。祖雍,即祖僧惠净,俗姓李,洛阳人。 中大仰毒,奋师子威:指贾岛。 平生负重病,举世无良医:贾岛一生有很重的病,当时没有好的医生治疗。 向莲峰插一茎草,为少室发千钧机:指他写的诗句如插在莲峰上那根小草,虽然不起眼,但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千钧机”是佛教术语,意思是佛理深奥,不可言传,只有领悟到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舌头无骨,额下生眉
注释: 室中三关 其二:室中,指人的内心。三关,指三心。因甚踏不著,意思是为什么无法克服内心三心的困扰,即如何做到心如止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诗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池边观鱼的情景。“人人有个影子”指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跳动的心,它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寸步不离”则是指这颗心紧紧跟随我们
注释:这是佛教用语,“三关”指眼、耳、鼻。“火坑”指地狱,这里比喻世俗生活,三昧指佛教中的禅定,即心无杂念。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生活的厌恶和对出家修行的向往。通过对比地狱与佛门的苦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推崇和信仰
【注释】 戒:劝止、禁止。 【赏析】 本诗以“戒”为题,是告诫门徒说话要谨慎。诗人首先提出一个要求:“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这个开头很有深意,意思是说,你如果开口说话,那对你自己并没有好处,还是不要多说为好。接着,诗人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 “巧言如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