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旌幢远访真,洞中和气一番新。
争迎谢守同游客,尽是方平旧会人。
山峭亭台多占月,地灵风物只知春。
清欢何必笙簧助,自有红泉碧涧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游麻姑山的景象。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拂晓旌幢远访真”,意思是黎明时分,我带着旌旗和旗帜,远远地来到这个地方寻找真正的仙境。这里的“旌幢”指的是古代出行时用于引导的旗帜,而“拂晓”则表示时间是在天刚亮的时候。

第二句“洞中和气一番新”,描述了进入洞中后感受到的全新气息。这里的“和气”是指洞中弥漫的清新空气,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三句“争迎谢守同游客”,描绘了当地人热情地迎接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的情景。这里的“谢守”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官员,而“游客”则是指那些慕名而来欣赏美景的人。

接下来四句都是对麻姑山自然风光的描述。第五句“尽是方平旧会人”,意味着这里聚集了许多熟悉麻姑山的朋友。这里的“方平”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别称,与麻姑山有关。

第六句“山峭亭台多占月”,形容山顶上的亭台在夜晚能够占据月亮。这里的“占月”意味着亭台在夜间显得更加明亮,仿佛占据了整个月色。

第七句“地灵风物只知春”,意味着这里的土地灵秀,春天的气息最为浓郁。这里的“地灵”可能是指土地的质地优良,使得春天的气息得以充分展现。

最后一句“清欢何必笙簧助,自有红泉碧涧邻”,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快乐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笙簧”通常指乐器,但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悦耳动听。诗人认为,不需要依靠繁复的音乐来增添欢乐,因为这里的山水已经足够美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描绘麻姑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如豪放、奔放、意境深远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