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则非邪抑是邪,缘堤何必更行沙。
瑟当调处难胶柱,棋到危时见作家。
公论有谁能着脚,事机至此转聱牙。
不如叠嶂双溪下,行对青山坐看花。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上吴履斋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来则非邪抑是邪,缘堤何必更行沙。
译文:你来就来了,何必非要在沙滩上行走呢?
注释:这里的“邪”可能是指“是非”的意思,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缘堤何必更行沙”可能是说,既然已经到了这里,那么何必还要在沙滩上行走呢?这里的关键是表达出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

瑟当调处难胶柱,棋到危时见作家。
译文:琴瑟应该和谐地调整,但难以像胶一样固定;棋局到了危险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高手。
注释:这里的“瑟”和“棋”都是古代的乐器和游戏,分别代表了音乐和谐与棋艺高超。”调处”和”危时”分别指的是调整和关键时刻。”难胶柱”和”见作家”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释,强调了在困难时刻才能真正展现出一个人的真正水平。

公论有谁能着脚,事机至此转聱牙。
译文:公众的观点有谁能站得住脚?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费解。
注释:这里的“公论”指的是公众的观点,”着脚”则是站稳脚跟的意思。”事机”指的是事情的发展形势,”转聱牙”则是形容情况复杂,让人难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复杂到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需要我们去仔细分析和应对。

不如叠嶂双溪下,行对青山坐看花。
译文:与其在纠结中不断前行,不如静下心来欣赏眼前的美景。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叠嶂”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双溪”指的是两条小溪,”青山”指的是青翠的山峦,”坐看花”则是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在纠结中不断前行,不如静下心来欣赏眼前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琴瑟、棋局、公众观点等事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冷静观察、享受生活的哲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的情况下要理智分析、冷静面对,而不是盲目行动。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