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隐君,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他出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卒于熙宁六年(1073年)。祖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幼时聪慧好学,聪颖过人,但因家贫不能成才,终生未能入仕为官。宋天圣六年(1028年)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从事诗歌创作,有《逍遥词》九首传世,被尊为“梅妻鹤子”之典范,与陆游、秦观、王安石并称为“诗坛四大家”。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注释:

第一句: 夜宿武夷宫,在夜晚的时候住在武夷宫。

第二句: 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注释: 这里的“丹井”指的是红色的井口或井栏。林逋在这里用“丹井”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第三、第四句: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译文: 竹叶发出沙沙声,就像在敲击白色的帘幕,使得亭子显得更加寒冷。我正在吟唱着《紫箫》,而山中的月光也变得清冷起来。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描绘出夜晚的寂静和寒冷的氛围。同时,林逋也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第五、第六句: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译文: 山中的月光明亮而清澈,声音悠扬而深沉,仿佛能听到往日的歌声和笑声。但我却再也见不到那些曾经在此流连忘返的人们了。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林逋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在这里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第七、第八句: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译文: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高远的理想。现在我看到这些高楼大厦,不禁会心一笑,因为它们都只是虚幻的存在。

赏析: 这两句诗表现了林逋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理想应该是超越物质世界的,而不应被现实所束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虚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