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
【注释】
资福院:寺院。平绿轩:寺中轩窗。羊肠:曲折如羊肠的山路。攀跻:攀登。芳草:指山中野草。幽栖:隐居之地。凭栏:凭倚栏杆远眺。秀色:美景。黄枯变碧萋:指草木由黄变为绿色,再变绿为紫色。七圣迷:指佛家七种境界中的第七个境界,即“妙”之境,又指佛家的七重天。人心无天游:意谓心不游于外。六凿相攘挤(rǎng jié):形容人的心性像被六根所扰。金篦:喻指金玉。彼昏:佛家语,谓众生颠倒梦想。惟君试金篦:意谓请你用金篦来拨开众生的心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资福院平绿轩所作,描写了作者登高望远所见景物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一联“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写名胜之地与利欲之地,都是人们争相攀爬的地方。
第二联“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说谁又能为那些争名逐利的人留下一片宁静的草地呢?只有那些远离名利、隐居山林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宁和快乐。
第三联“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愉悦,但美景却无处不在,无论高低远近。
第四联“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虽然山遥不可攀,但水流湍急却可以筑堤防险,只要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五联“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担心金气太过寒冷,将原本黄色的草木变成深绿色。这里的金气是指人心中的贪欲和功利之心。
第六联“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由于贪欲过多,使人们失去了本来的清净之心,就像佛家所说的七重天中的“妙”之境一样,人们迷失了本性。
第七联“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人的心中不应该有太多的贪欲和功利之心,否则就会像六根所扰一样受到干扰。
第八联“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万物都有其美好的一面,无需刻意追求。
第九联“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日月相互交替,景物也随之变化无常,这正如人生中的得失和荣辱。
第十联“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来说,就如同用金篦去拨开他们心中的痛苦一样困难。这里的“君”是指诗人自己,意思是说只有诗人才能用智慧拨开人们的心结,使他们回归本真。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通过描绘名区、利垄、芳草等意象,诗人揭示了人们追求名利而失去内心的宁静和快乐的现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认识和思考,认为人的心中不应有过多的贪欲和功利之心。全诗构思新颖,寓意深刻,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