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真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真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诗句注释与赏析:
“惨澹龙蛇日斗争”:“惨澹”意为凄凉黯淡,这里形容天空阴沉,仿佛预示着战争的残酷。“龙蛇”比喻争斗的双方,暗示着双方势力的激烈对抗。“日斗争”指的是太阳也在参与这场斗争中,增强了战争的悲壮感和紧张气氛。整体上,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爆发、天地为之变色的场景。
“干戈真欲尽生灵”:“干戈”是古代的武器,象征着战争的工具和武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反感,认为通过战争想要达到的目的(如平息战乱或统一国家)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更多的生命受到伤害。“尽生灵”意味着牺牲了无数无辜的生命,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生命的极大破坏。
“高原水出山河改”:“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平原地带,通常与战争后的景象相联系,表示战后的荒凉与破败。“水出”可能指河流泛滥或者洪水退去后的河床显露出来,暗示了灾难性的后果。“山河改”则是指由于战争的影响,原本的山河地貌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山河不再只是自然景观,而是战争带来的悲剧和破坏的象征。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精卫”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被用来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或复仇的意志。在这里,“精卫有冤”可能暗指那些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他们有着无法言说的冤屈和深仇大恨,但仍然坚持抗争到底。“包胥无泪哭秦庭”则描述了另一位英雄人物——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伍子胥的故事。他曾因被诬陷而流落至吴国,最终在绝望中投江自尽。然而,他的忠臣之谊仍被世人传颂,成为忠诚和悲伤的象征。这里的两句诗反映了战争中不同英雄的不同命运和他们各自坚守的原则。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并州地区在古代是指今天的山西一带,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里的“豪杰”指的是当地的军事领袖或英雄人物。诗人询问“并州豪杰知谁在?”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战略重地,谁是能够担当起保卫家乡和国家重任的英雄?诗人担忧当前的局势,担心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最后一句“莫拟分军下井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分散兵力、缺乏统一指挥的担忧。认为这样的做法只会使战局更加混乱,难以取得胜利。
诗句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生命的破坏,以及英雄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时,通过对不同英雄命运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勇敢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又赞美了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英雄们,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的人们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