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簇簇树重重,人在春云浩荡中。
也是杏花无意况,一枝临水卧残红。
【注释】
梁:古地名。县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宋时为梁州。
簇簇:密集的样子。
重:多。
春云浩荡:春天的云雾浩渺无边。
也是:也是。
杏花无意况:杏花无心更可怜。意,情。况,何况。
也是:也是。
一、二句是写景。
第三句“也是”是说,这杏花也无心更可怜了;第四句“一枝临水卧残红”,则是说,有一枝杏花倒映在水中,像卧着一样,只剩下了半枝花瓣。这是实写。
最后两句是抒情。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以景结情。全篇写景中寓含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画:青山连绵,树木葱茏。在这大好春光中,诗人来到梁县道上,心情十分舒畅。他抬头远望,只见一片片白云,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洁白而辽阔。诗人感到,这白云就像自己的心一样宽广,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诗中的“人”、“树”、“春云”等景物,都是从远处摄取的镜头,通过视觉的描写来表现春天的美。特别是“春云浩荡”,既写出了云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喜悦的感情,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诗中的“也是杏花”,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杏花的心情。“无意更可怜”,既写出了杏花的天真和娇弱,又流露出诗人对它们的怜爱之心。因为杏花没有感情,所以它更可怜;因为杏花没有主见,所以它们更无助。这种怜爱之情,不是诗人的主观感情,而是出自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来写,既突出了主题,又使诗句更加优美动人。
诗的最后一句“一枝临水卧残红”,是诗人从远处摄取的特写镜头,用来表现杏花的姿态。“临水”二字,既交代了环境,又点出了季节。杏花倒映在水中,像卧着一样,只剩下了半枝花瓣。这一句虽然只写了一个“卧”字,但杏花的姿态就完全表现出来了,而且给人以美感。诗人抓住了这一细节,加以生动的描绘,既表现出了杏花的娇弱,又表现了它的美丽。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含蓄。全诗紧扣“春云浩荡”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来刻画春天的景象和气氛。诗人善于抓住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描绘,把自然界的美表现得非常真切、生动。